来源:南都周刊
近年来,一些大学开设了所谓的“守贞课”,引发了广泛争论,这也显示了中国性教育的困惑。在今日中国,似乎已经没有人会质疑性教育的必要性了,但是,进行什么样的性教育,却仍然存在很大的分歧。
|
比较两种性教育模式
“禁欲型性教育”与“综合型性教育”这两个概念都来自于美国。下面我用表格来比较一下这两种性教育模式的一些主要观点:
综合型性教育
强调性行为是一个正常的、自然的、健康的生活之一部分。
青春期出现性活动是非常普遍的,在本质上不应该受指责,但也指出青春期的不稳定性。
讲社会和家庭利益,但更强调青少年个体的利益和权利。
从心理、社会、生理各角度讲性,但更多地和详细地从生物学角度介绍知识。
介绍不同文化、宗教、族群对性的态度和认识。不主张有绝对道德准则。
立足于青少年性活动的广泛性,美国婚姻外性活动的普遍性,所以禁止性交是理想的,但不应该也不可能是唯一的对抗预期外怀孕、生育和性病的措施。
承认宗教信仰可以帮助个人做决定,但也强调生物学规律的不可抗拒性,认为婚外性活动并非都有害。
认为异性恋家庭、同性恋结合、单亲家庭都是社会现象,可以接受,不应该被歧视为有对有错。
妇女有权利决定怀孕后是生育还是流产。
禁欲型性教育
强调婚姻外的性活动,特别是在青春期的性是有害的。
青少年性交应绝对被禁止。尽量回避整体上对性的评价。
在青少年一生和整个社会基础上讲青少年的利益和权利。
从心理、社会、生理、各角度讲健康,性是其中一部分但尽量回避详细描述。
强调一种道德规范(婚前贞洁)。主张所有青少年应以此为正确的标准。
反对夸张地宣传婚外性活动的普遍性,尤其认为青少年的主流仍是贞洁的。认为在青少年期禁止性交是唯一有效对抗预期外怀孕、生育和性病的措施。认为教导以避孕和流产做后盾的“安全性交”是欺骗青少年。
强调道德信仰对生物学活动的影响,认为青少年婚前性交是被外界误导和内在缺乏自我满足的结果。
认为一男一女的一夫一妻制是唯一符合人类自然规律、文化传统和道德规范的性生活标准模式。
一旦怀孕就应生育,流产是残杀生命。
需要说明的是,一项研究结果指出,禁欲型性教育从1993年开始鼓励接受其教育的青少年签署“守贞契约”,到2000年已有250万青少年立誓禁绝婚前性交,但其中88%在婚前就性交过了,而且这些宣誓过的青少年一旦开禁就比未宣誓者更少使用避孕套。
2007年4月14日美联社也有报道称,由美国国会委托进行的一项研究调查的报告显示,参加过专门的“守贞课”的美国学生与未参加有关教育项目的学生相比,在性行为和观念方面并没有表现出更多的节制。而目前,美国政府每年在婚前守贞教育项目上花费大约1亿7千6百万美元的经费。
禁欲型性教育的虚伪
在济南,我全程听了“守贞课”。“守贞课”使用的是美国爱家协会编写的“今生无悔”的教材,分为七个单元,与“做一个决定”。
这七个单元是:
1,录像。其内容主要强调婚前性行为可以带来艾滋病、性病、怀孕等,给当事人造成非常大的创伤。同时提出,宣传使用安全套的性教育是在鼓励青少年发生性行为。
2,健康的关系。这部分批评欲望和迷恋。
3,媒体知识。批判地看媒体关于性的信息。
4,婚前性行为及其后果。仍然是强调疾病、怀孕与婚后感情将受到破坏性影响。
5,艾滋病,一代人面临危险。强调艾滋病的灾难性。
6,拒绝婚前性行为。鼓励青少年做出拒绝婚前性行为的选择。
7,婚姻的重要性。说明推迟到结婚发生性关系的重要。
至于那“一个决定”,便是听课的人自愿签署“守贞契约”,发誓婚前不发生性行为。
在我看来,守贞课不仅是恐吓教育,不仅是不切实际的,还是有害的。理由简述如下:
为什么说它是性恐吓教育?
1,只讲关于性的负面信息,不告诉我们关于性的正面信息。性可以给我们带来激情,使我们更热爱生活,更热爱学习和事业。守贞课上这些都不讲,专讲性会让我们得病。放映的录像片里面不是性病就是艾滋病的恐吓。
2,夸大关于性的负面信息。守贞性教育的宣讲给我们的印象是,似乎只要有婚前性行为,就必定有悲剧发生。无论是得性病,还是感情破裂,或者怀孕。甚至告诉我们说,有婚前性行为的人80%婚后都会离婚。这个数字显然是经不起推敲的。
3,偷换婚前性行为的概念。婚前性行为可以是非常安全的,如果是两人相爱的,相守的,只在二人之间的。即使他们一天做十次,也不会自己“造”出艾滋病来。而守贞课的性病艾滋病恐吓中,婚前性行为似乎都是“淫乱的”、多性伙伴的、高风险的……
为什么说它不切实际?
1,守20年贞,你能做到吗?现在的人十四五岁开始进入青春期,二十四五,三十四五结婚,一直禁欲,现实吗?人性吗?健康吗?
2,社会中的性现实,你守得住吗?如今已经是一个性变革、性开放的时代,守贞教育不可能被主流社会接受。上几节守贞课无法改变当前社会性文化对我们的影响。
3,自愿的情感表达,负责任的健康的性,会去守吗?有必要去守吗?我们到底应该为了爱情而做爱,还是为了婚姻而做爱?
4,什么是“贞操”?“守贞”的界限在哪里?如果性不出轨,但同时和好几个人恋爱,还是守贞吗?这样的质问足以揭示守贞教育的虚伪性。
为什么说它是有害的?
1,守贞课在事实效果上,主要是针对女性的,增加性别偏见。虽然守贞课导师说课程针对男女生,但至少在济南的课堂基本上只有女生来,男生几千年都没有贞操观,你要让他们有,现实吗?守贞教育的结果只能是进一步造成女生在性上的弱势体验,有过性经历再分手的女性更加自责,所以它实际上是在进一步推崇处女膜情结。
2,守贞课不倡导健康、快乐的性。只要是婚前性就是不好的,似乎根本不存在健康快乐的性、好的性。
3,守贞课的性恐吓增加性的羞耻感和罪恶感,增加性心理问题。守贞课的导师讲了许多心理门诊中因为婚前性行为受伤的例子,却看不到更多的人,绝大多数的人是不受伤的,他们不进心理门诊。那些进去的,事实上都是被守贞这样的观念害的,因为有了这样的观念,他们才会觉得丧失。
4,守贞课剥夺个人的自主权,推广者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自己是成年人,可以处理好性问题,大学生不可以。而大学生也是成年人,你怎么知道他们不如你?
我反对“守贞课”,不是反对守贞;反对禁欲型性教育,不是反对禁欲。“守贞”与否是个人选择的权利,这权利应该得到尊重。而“守贞课”所代表的禁欲型性教育,恰是要剥夺受众的自我选择权。在我看来,守贞课将婚前性行为与性病、艾滋病、怀孕和堕胎、感情失和紧紧联系在一起,“言必称艾滋”,是一种性恐吓教育方式。它告诉受众:你如果有了婚前性行为,不仅你现在会得病,你以后结婚也不会幸福。
在济南圣翰财贸学院守贞课讲座的同时,济南时报的记者请后排同学做了一个小问卷。结果显示:认为可以有婚前性行为的为16人,认为无所谓的为13人,认为不可以的为22人。调查的记者告诉我,后者主要为女生。即使在这样特殊的情境中,也有一半以上的人否认婚前禁欲的必要性。
我如何进行性教育
我反对守贞课与禁欲型性教育模式,也不是反对性教育,而是希望在大学里可以推广综合型模式的性教育。
如我们在两种性教育模式的列表中所呈现的,综合型性教育呈现多元性价值观,全面介绍性的知识,包括安全性行为的知识;综合性教育也鼓励青少年的自我选择权。
我自己在大学中开设有“两性关系与两性文化”、“性与性别心理学”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我实践着综合性教育的理念。我的一些实践方法,简述如下:
1,全面的、对等的性信息传递。对于有争论的现象,不是只呈现一方的观点,不是告诉学生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而是呈现不同方的交锋,让学生们自己去判断何者为错,何者为对,自己做出自己的判断与选择。比如,我会讲到色情品、性工作这样敏感的话题,我会提供关于这类问题的支持与反对的两面信息,鼓励学生自己思考。
2,呈现被掩盖了的性信息。许多关于性的信息受我们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影响,从信息渠道中被去除了,所以我们知道的并不是全部,也就不是真相。我要努力还真相给学生。比如关于色情品,我们从社会中能看到的信息包括研究都是说它对受众如何有害,而事实上大量研究也呈现了它的价值,我将这些被掩盖了的研究成果告诉学生。他们并不一定认可这些非主流的声音,但是他们有获取信息的权利,我们应该相信他们有能力自己思考和辨别。
3,解构“性教育”,改为“性信息传递”。教育过于强调教者的主导地位,是教者教给学生,而当我强调性信息传递的时候,我关注的是受者主导的地位,他们是主体,我为他们服务,为他们提供他们所要的信息。比如,我会在第一节课时介绍禁欲型性教育和综合型性教育两种模式,他们选择哪种我便讲哪种。庆幸的是,他们都选择了综合型性教育。此外,当我们使用“性教育”一词的时候,我们事实上在假设关于性有一个“正确”的知识,而且我们自己掌握着这个“正确”的知识。但我认为至少在性的价值观上,不存在对错,性不是1加1等于2那么简单,我们更不能假定自己认可的就是正确的。性信息传递,强调的是传递各种信息。
4,包括性别教育的性教育。长期以来,我们谈性教育的过程中忽视了社会性别的教育。性是有性别的性。理想的性教育应该是包括对社会性别平等的追求的。
5,讨论中的信息呈现。课堂上,我会鼓励学生就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呈现不同观点的交锋,让学生在争论中思考,思考中争论。
6,性的安全教育。我不仅会在课堂上讲述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更会演示如何正确地使用安全套。
7,性少数人群声音的传达。性的少数人群、弱势人群,我们通常无法听到他们的声音,主流社会在代替他们发声,说他们如何有“病”。我请他们中的自我认同者到我的课堂上,如同性恋者、易装恋者到课堂上现身说法,呈现他们真实的声音。学生们通过看到“真人”去除主流社会对他们的污名化。
理想的性教育是怎样的
通过上述的性教育努力,我在追求良好的综合性的性教育。我认为理想的性教育模式,应该致力于如下的努力:
1,正视性。比如,我会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正视、肯定性器官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2,美好性。性可以是美好的,女性对此的认知更是不足。
3,负责性。性应该是负责任的,要对对方负责,也要对自己负责,包括情感上的负责,也包括安全性行为的负责。
4,自主性。身体是我们自己的,不属于父母,不属于社会,也不属于任何人,只属于你自己。你可以决定如何使用它。但你要认真想好了再做。你可以决定婚前性行为,也可以拒绝婚前性行为,无论哪种选择都应该是你自主的,不受任何诱导的。
我相信“守贞课”的导师们都非常热爱青少年,都是发自真心地为他们好。我们的差别只是教育理念的不同。禁欲型性教育者认为他们是对的,是有助于青少年、人民、社会的。我则认为综合型性教育是对的,是真正使个人和社会受益的。
据我观察,今天中国的大学与性教育工作者,普遍能够接受的仍然是禁欲型性教育,对综合型性教育仍然心有疑虑,担心“误导青少年”。我们在相关教育刊物上看到的性教育文章,也多是推崇禁欲型性教育的。所以,本文如能发表,也算提供一种多元的声音,也算是迈向“综合型”的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