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石家庄8月25日电(记者杨守勇)记者从河北省科技厅获悉,科技人员利用咸水结冰冻融、咸淡分离原理,通过“以盐治盐”的办法,使历史上从未种植过作物的滨海盐碱地上,长出了茂盛的农作物。
土地盐碱、淡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滨海地区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主要问题。
针对滨海盐碱地开发利用这一技术难题,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在国家863计划和河北省各地科技部门的支持下,科技人员经过3年攻关研究,最终使得河北滨海平原盐碱地开发利用试验在沧州市海兴县小山乡和中捷管理区滨海盐碱地获得成功。
据介绍,科技人员根据滨海地区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利用咸水结冰冻融、咸淡分离原理,采用地下咸水结冰灌溉结合地膜覆盖抑盐保墒等方法改良盐碱地,使播种的棉花、油葵、甜高粱和海滨锦葵出苗率高达90%以上,长势良好。而在盐碱地开展的咸水结冰灌溉绿化试验中,种植的草坪、苗木长势也较为良好。
河北省滨海盐碱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是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地区,是发展能源植物和固碳植物最具潜力的地区。但由于受淡水资源匮乏的制约,广大的盐碱荒地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据专家介绍,河北省滨海盐碱荒地有300多万亩,且咸水资源储量丰富,全省地下咸水资源储量在1700多亿立方米,可开采的资源量为50多亿立方米,仅沧州地区就有4亿多立方米,目前利用率不足5%。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