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州8月26日电 (记者 柴燕菲 通讯员陈德明)由张纪中制作、黄晓明主演的内地版《鹿鼎记》眼下正在热播,片中有一位“玉琳禅师”,是清朝顺治皇帝的“师父”。其实,这位“玉琳禅师”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就是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上柏报恩禅寺的住持玉琳琇禅师,后被顺治皇帝加封为“大觉普济能仁国师”。
说起报恩寺和顺治帝,其间还有一段传奇故事,浙江武康疗养院退休干部田宋根十年来对此潜心研究,欲解开顺治帝幼年出走这段清宫疑案。
报恩禅寺位于今浙江省德清县武康镇上柏村的金车山麓,此寺年代久远,相传系唐宋古刹。解放后的1951年,这座寺庙被改造为浙江麻风病院,即现今之浙江武康疗养院。1952年,田宋根被分配到了这里工作,是最早来到疗养院的工作人员之一。“来到报恩寺工作后,我和周围的老百姓接触多了,听一些老人说,清朝的顺治皇帝到报恩寺来做过和尚,但那时候听了就当是山野村夫讲的故事,并没有太在意。只记得当时玉琳琇国师的墓还在,寺院山门外还有个月池(放生池)。”田宋根回忆说。
1997年1月,田宋根退休了。离开报恩寺前,疗养院的领导余爱如对他说,有关报恩寺的传说很多,你退休后可以在这方面加以研究,如果能挖掘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对于丰富地方的历史文化底蕴、造福一方百姓会有好处。于是,田宋根一头扎进了故纸堆里,在查阅了《武康县志》等多部历史文献后,他欣喜地发现:原来玉琳琇禅师是一个很有名的和尚,而20世纪50年代老人们所说的顺治帝与报恩寺的故事也并非是空穴来风。
田宋根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参考文献记载,写了《报恩禅寺的兴衰》一文。之后,他又结合自己的研究心得与口碑,以小说的笔法写了十个章节的《玉琳琇国师传奇》,在《今日德清》上连载,引起了读者们的浓厚兴趣;同时,田宋根还撰写了《清宫疑案顺治幼年出走的考证》、《康熙亲临报恩寺的考证》等文章,对顺治帝幼年出走避祸的疑案进行研究。
据上柏民间传说,清顺治帝福临幼年时因受多尔衮的迫害,被迫逃出宫禁避祸,一直逃到江南的吴兴府(今湖州市)武康县之报恩禅寺,并拜当时的住持玉琳琇禅师为师,在寺内住了近两年。约顺治七年春,孝庄太后下诏天下召福临回京重登帝位。在论文里,田宋根说:顺治幼年外逃避祸之事,未见正史记载。他经过各方查找资料,深入研究后始知顺治帝福临幼年外逃避祸一事,并非没有依据。他认为顺治外逃的路线,从陆路长途跋涉的可能性很小,应是从通县(今通州)沿运河坐船直至吴兴,然后弃船登岸去天目山途中偶然到报恩禅寺,并拜于玉琳琇禅师座下,直至孝庄太后召回京城。
田宋根指出: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顺治帝福临召玉琳琇禅师进京,敕封为“大觉禅师”;又于顺治十七年春下诏加封玉琳琇为“大觉普济禅师”;是年秋,又复召玉琳琇进京,加封为“大觉普济能仁国师”。以后康熙、雍正、乾隆各朝均有许多封赏,雍正帝还御赐《敕赐报恩寺碑文》。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玉琳琇国师在江苏淮安慈云庵圆寂,归葬於报恩寺西山麓。一个和尚被皇帝屡次加封,确实是非同寻常。
日前,记者电话采访了浙江大学历史学系明清史专家徐明德教授。徐教授是德清上柏人,从小经常随大人们去报恩寺进香,听到过种种传说,认为民间口碑可信度极高。他说:“顺治皇帝幼年是离开过北京城的,但史书中并无详细记载。在清代,上柏报恩寺的住持屡次被召进京为顺治皇帝讲解佛经,并被加封,这是有史可查的,也是比较耐人寻味的。德清风景秀丽,民风淳朴,人文底蕴十分深厚。德清西部莫干山地区历史上有"江南佛国"之称,在《浙江莫干山二千年史事钩沉》一文中有所阐述。在宁波市郊有座天童寺,是我年轻时所在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20军58师)的驻地。当地传说顺治到过此寺,上世纪该寺还立碑宣传。此口碑可旁证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幼年到过浙江。”
目前,田宋根已经写了10多万字的文章。他说,关于顺治幼年外逃去了哪里,目前史学界并不清楚。“上柏报恩寺”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要想引起历史学家的重视并开展进一步的考证、研究,他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