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增幅好于利税增幅,利税增幅好于销售、产值增幅。”赵晓云摊开报表说,上半年,上虞工业在“寒流”中经受住了考验。
“工业企业利润增长36%”,是让这位上虞市经贸局党委副书记最满意的数据。这个数据的含金量由一连串的微观事实佐证:1到6月,上虞灯具、机械、化工三大支柱行业,利润增长分别达到22.1%、47.6%和71%。
在各地工业形势普遍比较严峻的形势下,“上虞制造”靠什么赢得新一轮增长?
“龙头”带动区域增长 月均利润近2亿元,利润增幅高达78%——今年上半年,上虞市龙盛集团交出了一份不俗的成绩单。这家依靠化工业起家的知名企业,实实在在尝到了产业转型升级的甜头。
“龙盛”薄板项目是龙盛集团产业转型的重大尝试,2006年初投入试生产的这家公司,目前冷轧薄板年生产能力已突破40万吨,在国内冷轧薄板行业名列前茅,“预计今年产值可达30亿元。”公司一位负责人说。
与“龙盛”一样,浙江龙柏集团也正迎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2007年,在纺织印染业打拼了几十年的朱柏根投下8亿元巨资,实施年产100MW太阳能单晶硅电池片项目。“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有望达到26亿元以上,远远超过企业传统业务5亿元的年产值规模。”这位浙江龙柏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说。
上虞另一家龙头企业金盾控股,依靠在主业上持续不断的创新,上半年产值增长150%以上,利润增长逾200%。据介绍,今年该公司新研发出口泰国、伊朗等国的110L、145L大直径车用天然气瓶,利润高达50%以上。
来自上虞市经贸局的数字,今年上半年,上虞75家大中型企业利税、利润总额,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额的七成以上。特别是“工业50强”,拉动财政收入增长6.3个百分点。
“"龙头"的带动效应,在当前"弱市"背景下愈加明显。”赵晓云说,分析原因,近年来,“龙盛”、“卧龙”、“金盾”、“阳光”等大企业在转型升级力度上远超一般企业,为这一轮增长奠定了基础。
记者发现,当一些地方企业纷纷到房产、股市等领域淘金时,多数上虞龙头企业坚守“制造业”不动摇。“我们前几年也曾投资过房地产,但去年开始就已把赚来的钱全部投到了主业上。”一位企业老总告诉记者。
“财政每年至少要花1亿元鼓励制造业发展。”上虞市长叶时金说,近三年我市出台的工业扶持政策有30多项,最近还将出台企业兼并、收购、股份转让政策,以鼓励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龙头"企业贡献大,但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这一基本底线。”叶时金说,如市里规定,除现有企业升级改造外,不再引进新的化工项目。2007年以来,杭州湾工业园区引进的10个项目中,8个是非化工项目,两个是循环经济项目。
产业链引领资本流向 “晶盛机电”、“碧晶科技”、“晶兴电子”、“新亚电子”、“龙柏光伏”……一条光伏产业链,正在上虞形成,并带动了单晶炉结晶炉制造、高纯硅生产、单晶硅拉制及切片等高附加值产品生产。
“新兴产业链是上虞的又一个"龙头",在更大范围内促进了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上虞市委书记杨文孝告诉记者,近年来,上虞出台多项政策,一方面尽可能拉伸传统产业链,一方面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留美博士李乔,正是看到了上虞市出台的吸引领军型人才的政策,才带着技术来上虞创办了碧晶科技有限公司。
“根据规定,我可以享受项目资助资金、研发设备投资补助、研发场所租金补助、购房补助、免费体检等20项优惠政策。”他说。
而正是有了“碧晶”,朱柏根才下定决心进军光伏产业。“我从2003年就开始考虑企业转型,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项目。”他说,现在我们两家企业形成了一条产业链的上下游,“龙柏”投产后,可以利用“碧晶”的晶体硅,生产太阳能电池片。
通过拉升产业链,提高了上虞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即便在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这一趋势也日渐明显。如金科化工针对双氧水采购价格波动大问题,投入近亿元新建年产10万吨双氧水项目,公司过氧化物产品竞争力大大增强。
产业链优势更为上虞企业抢占高端市场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在国家航天工业发展、奥运场馆建设、抗震救灾等重大项目建设中,不时有“上虞制造”传来的捷报。
上虞专用风机有限公司销售部部长助理沈利伟告诉记者,北京奥运会的“鸟巢”、射击馆、奥运村及中央电视台的防排烟、送排风系统中的风机,都是他们制造的,企业还中标了2010上海世博会使用风机项目。“之所以能过关斩将,与上虞拥有成熟的风机产业链是直接相关的。”
新兴产业链的形成,有效地稀释了纺织、化工传统产业在上虞工业经济中的比重,更重要的是,为企业投资指明了方向。1到6月,上虞实现工业投资46.7亿元,其中,汽车零部件等新兴产业投资增长了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