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晚,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这是运动员代表向志愿者代表献花。新华社记者王雷摄
新华网北京8月27日电 题:让志愿服务助推和谐社会建设
新华社记者李江涛
在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12位北京奥运会志愿者代表在万众瞩目中上台接受3位新当选的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献花。这鲜花是感谢志愿者们为北京奥运会成功所作出的无私奉献,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志愿者的真诚尊重和充分肯定。
北京奥运会志愿者人数为历届奥运会之最,达到170万人。广大志愿者努力工作、无私奉献、展示风采,他们热情、真诚、良好的服务,确保了奥运会的正常运行,赢得了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媒体和观众的广泛赞誉。志愿者的微笑成为北京最好的名片。
北京奥运会虽已闭幕,但志愿精神将长留人间,我国志愿者事业也将在奥运会志愿活动的带动下实现新的跨越。每一位志愿者将作为精神文明的播种机,把无私奉献精神播撒到各个角落,传扬到四面八方。
目前,我国的志愿者已达1000多万人,志愿者组织有7000多个。这些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无论在平时的社区服务和农村扶贫工作中,还是在突发的自然灾害面前,都成为支持政府协调社会全面发展的坚实力量。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数十万名志愿者奋战在救灾第一线,以默默无闻的爱心行动赢得了灾区人民的称赞。他们发挥的巨大作用,让公众对志愿者有了更多的认识。
志愿者人人能为,不分男女老幼。志愿者是奉献自己的力所能及,奉献自己的时间、精力、智力、经验。为他人和社会提供直接服务的人是志愿者,出于自愿的献血、捐献骨髓、捐款捐物的人,也是志愿者。
志愿者时时能为,不分时间地点。志愿服务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捡拾路边的垃圾、帮助社区的孤寡老人……这些都是一种志愿行为。志愿服务不仅是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的重要保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持久动力,是实现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目标的有效途径。
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吸引了全社会方方面面人士的热情参与。我们应借北京奥运会的契机,把志愿者精神延续下去,完善志愿者服务制度建设,壮大志愿者队伍,不断推动志愿者事业发展,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