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对于中国而言是一个特别的年份,从1978年开始,中国经历了30年改革的风雨历程——30年风云激荡,30年岁月沧桑,30年大业初成,亦有艰难痛楚,困境隐藏。
在这样的一个特殊时刻,对于改革开放的反思、评价与展望,显得意义特别重大。
2008年1月的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可谓是经济学界在开年为改革30年掀起的第一个波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和轰动效应。而本书的10位作者均是今年的论坛嘉宾,也是中国权威的经济学家。
本书的内容既包括他们的个人介绍、演讲实录,也包括他们的观点摘录及与改革30年有关的其他论述(演讲或论文)。除此以外,书中还特别整合了他们以往的主要著作,力图在阅读上给读者更广泛的选择。而且,论坛中的两场对话(上午的访谈和下午的记者招待会)也被收录其中。
本书在结构上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包括成思危、吴敬琏、茅于轼、厉以宁撰写的内容和吴敬琏、厉以宁、茅于轼参加的访谈;下篇包括林毅夫、周其仁、钱颖一、陈志武、樊纲、张维迎撰写的内容和张维迎、钱颖一、林毅夫、周其仁、陈志武参加的记者招待会。
他们参与政策的制定,他们参与实施的过程,他们是重要的历史见证者和参与者,他们的声音影响着中国的经济改革。他们当中,既有当年对市场化改革与股份制改革做出奠基性贡献的老一代经济学者,又有当前活跃在经济研究第一线的、正对中国的经济改革做出直接和重要贡献的少壮派经济学者。他们在书中畅谈自己的观点,他们相互对话与交锋,他们的思想自由、开放。
本书关注热点,内容坚实丰富,可读性很强,既有高度的学术价值和思想价值,同时又能唤起企业界、管理界、党政领导以及普通民众的阅读兴趣,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权威性。
学术凝聚智慧,观念成就未来。这是一本充满着感想与敢言、思考与对话、展望与评价的书。让我们在经济学家们精彩而渊博的激辩中,共同回顾改革30年,一起展望美好的未来。
成思危、吴敬琏、茅于轼、厉以宁、林毅夫、周其仁、钱颖一、陈志武、樊纲、张维迎,中国10位权威经济学家对改革30年的思考、评价、展望以及对话与交锋。
《中国改革30年——10位经济学家的思考》
张维迎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 观点节选
应该用法律的手段给予股民一个公平的投资环境。
——成思危
建立了市场经济并不意味着一了百了,现实迫使我们思考:市场经济是不是也有好坏之分?
——吴敬琏
人权用不着刻意追求,取消了特权,人权便自然来到。
——茅于轼
现在有人经常讲,行业准入是一道玻璃门。怎样打破这道玻璃门,这需要政府下决心。
——厉以宁
政府拥有强制力,其政策正确与否决定了该国的制度安排是否有效率。
——林毅夫
对我国电信业业已实现的改革进程--允许数家国有公司或国家绝对控股公司展开市场竞争——不可估价过高。
——周其仁
中国能大体建成基于法治的市场和效率高而不腐败的政府,那么,中国就真的转轨成功了。
——钱颖一
勤劳决定碗里是否有饭吃,而民主和法治决定生活品质,决定是否能付出更少的勤劳但照样能增加收入。
——陈志武
我们现在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改革还没有到位,而不是因为改革造成了这些问题。
——樊纲
如果政府的政策朝令夕改,今天合法的事明天就不合法,今天归你的东西明天就不归你,那么,投资者、企业就会对未来缺乏信心……因而,规范市场一定要规范政府行为。
——张维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