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减速是必然,但与奥运无关
本报记者 单羽青
当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落下帷幕,人们关注的目光又重新聚焦在奥运会之后。
奥运会是不是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奥运会后中国经济会减速吗?奥运对中国经济究竟有多大的影响?宏观调控政策将如何变化?政府会如何刺激内需?这一系列问题无不与北京奥运会扯上关系,因为其背后,都隐含着一个明确的时间点——2008北京奥运会。
|
如果你是一位宏观经济学家,相信在过去的一年多,被人问及上述问题会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并要无数次地与其他奥运举办国的类似经验做出比较。
对瑞银证券的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博士来说,自然也不例外。8月28日,当笔者见到她时,仍然不能免俗地问她:“你认为,奥运会以后中国经济会不会放缓?”汪涛这样回答:“我觉得会放缓,但跟奥运会没有太大的关系。就像1997年香港回归时,分析7月1号以后香港经济会不会放缓,放缓的话,跟7月1号本身可能没有太大的关系,只是时间上的巧合。”
其实,说到奥运会给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带来的影响,提问的初衷无非是,奥运会本身带来大量的基建规模,场馆、道路、地铁等的建设自然会扩大投资的规模,而奥运会之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随之消失,这是否会影响到中国经济。从这一点来说,到现在为止,多数人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虽然与奥运有关的基建规模数额庞大,但相对于中国的经济总量和投资规模来说,并不大,因此,跟希腊、悉尼、韩国、东京奥运会的举办国并不具有可比性。
奥运会带来的基建规模,是一个比较长期的建设过程,是过去7年的累积,并不是说奥运会前建设了,奥运会结束后就戛然而止。奥运会,可能对北京及奥运协办城市的投资规模有一定影响,但对全国的影响并不大。可以说,并不是奥运会刺激了中国经济30年的发展,支持中国经济长期快速发展的基本因素,如劳动力、资本、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继续融入世界经济体等,都没有因为举办奥运会而改变。
那么,奥运会是不是中国经济的拐点呢?尽管是时间上的巧合,但是,毕竟奥运会前的经济发展比较快,奥运会后的经济发展会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而继续放缓,从年初开始,这个趋势已经逐渐明朗。
不可否认,受全球经济放缓及宏观调控的影响,中国经济的确在减速,实际GDP增速已经从2007年第二季度的12.6%下降到2008年第二季度的10.1%。短期看,美国、欧元区、新兴市场经济将进一步放缓,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有可能更加明显。同时,下半年我国的出口回落预计将比上半年显著;上半年我国的房地产投资减速并不明显,但房屋销售量下降势必造成下半年收入降低,随着贷款减少,下半年房地产投资预计将减速。
主流经济学家认为,如果单纯分析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那么,长期的正面影响很难用短期的GDP增长来衡量。短期的负面影响可能使一些经济指标较弱,如,因改善环境需要停产限产一些城市和周边地区的高污染高耗能行业;一些会议和商务活动延期或取消;交通限制和安检短期影响国内旅游;居民消费时间暂时减少。不过,这些数据尚不能反映经济放缓的真实态势,只有到年底才有可能清晰。
好在经济减速并不是太快,强劲的国内需求仍然支撑2008年的经济增长。上半年出口减速低于预期,新一届地方政府有强烈的愿望来推动经济增长与投资,充裕的流动性与较低的实际利率将支持银行信贷的增长。江浙广东出口型企业身陷微利或亏损困局,中小企业流动资金匮乏,事实证明,严格的信贷控制难以为继,而且政府并不希望看到经济增速大大放缓,当外部冲击的严重程度高于预期时,放宽政策是明确和可期的。
刺激内需,部分抵消外部因素引起的下滑,最近在理论界广泛探讨。一个基本的事实是,从“双防”到“一保一控”,宏观调控的重点也已有所改变,这意味着政府对经济下滑已经比较担心,随时准备出台刺激经济的措施。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的一个内部邮件,带来的影响被市场显著放大。奥运会后,一些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可能陆续出台吗?
9月1日,摩根大通发布的最新观点称,最近数月,在除美国以外的其他经济体出现恶化的情况下全球经济放缓的范围及势头加大。因此,未来数月,中国出口商将面临严峻的全球挑战。在出口及相关私营行业投资放缓,以及国内房地产相关活动同时面临潜在减速的环境下,公共设施开支将成为抵消由此引发的不利影响的重要因素。然而,由于决策者希望等待更多有关出口及私人投资明显减速的具体迹象,因此,实施财政激励政策的时间或将人为地轻微后延。
的确,政策基调的微妙变化降低了过度紧缩的风险。不过,由于经济增长仍然可观,通货膨胀仍在高位,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目前大幅放松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可能性比较小。如果奥运会后的经济下滑猛烈,有可能在年底或明年初出台财政刺激政策并放松信贷额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