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不断
该不该建?9成多网友说不
从建南北地理分界标志消息的传出开始,争论就没有停止过。
|
这是个不能以成败论英雄的事件。
9成多网友认为没必要建
8月28日,网上出现了一条题为《江苏淮安开始建设我国南北地理分界标志》的新闻,还进行了“如何看待建设南北分界标志”的网络调查。截至8月30日上午,共有约15万名网友参与调查,93.61%的网友认为淮安不该建设我国南北分界标志,只有不到7%的网友表示赞同。
反对者认为:“南方和北方只是民间的一个模糊概念,我国不该有具体明确的南北方分界线。”“团团圆圆的中国为什么非要分南方和北方?”“所谓南北地理分界标志和纯地理意义上的北回归线、赤道线标志不同,它只会留下历史隐患!”“花钱在这些没意义的事上,不如多给老百姓办些实事。”
赞成者表示:“这对普及地理知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建不建南北地理分界标志物,南北界线依然存在。建标志物只是为了有一个更明确的概念和认识。”
南北分界标志是个伪命题?
“非常抱歉,我不能接受你的采访,因为该话题有炒作之嫌,不符合科学规律,南北分界线不是几何学上的直线,是有一定宽度的过渡区域,无所谓‘南北分界标志’,没有标志,硬要人为建出,怎么会存在哪个城市更合适的问题呢?”
上周日,王义民老师在电子邮件里礼貌地回绝了记者的采访请求,这让人多少有些意外,原本以为,作为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副院长,王老师会为自己的家乡“辩护”,力申信阳如何比淮安更具备设立南北分界标志的优势。
持这个观点的,不仅王老师一人。在之前媒体的报道里,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姚士谋教授曾被称为“认为淮安建设中国南北地理分界标志,相对条件更好点。”但昨天姚教授在接受快报记者采访时一再强调“南北地理分界是‘地带’概念,并没有哪一个城市特别适合建,没有哪个城市有建设的惟一性资格。”
两座城市之争
昨天接受采访时,姚教授对“各地一窝蜂上马”表示明确反对。但各地官员们的热情并没有因此受到丝毫影响。
争这个标志的口水仗最早发生在2007年初,2007年1月5日,江苏多家媒体及众多网站发出了一条消息:“江苏淮安将修建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纪念碑”。半个月之后,河南信阳市旅游局负责人通过当地媒体对此回应:“市委、市政府已指令我们着手论证在信阳建设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的可行性。我们已经组织专门人员,正在进行这个论证。”
两个月之后,淮安当地一网站论坛发起了一场讨论,名字叫《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纪念碑之争淮安如何应对?》,这个讨论之所以在这时才开始,是因为有网友发现,就在淮安和信阳争这个分界点的时候,安徽蚌埠已经悄然竖起了一个雕塑作为中国南北地理分界标志,事先毫无征兆。
淮安和信阳的争论还在继续,信阳市林业局林业高级工程师熊林春对当地媒体说:“地处秦岭余脉、淮河源头的信阳如果不是分界线上的典型城市,谁还能是呢?”
而民间的言论似乎在这时有些出格。淮安一市民在写给媒体的信中主张加快速度:“建设这个标志,可以打消沿淮其他一些城市的觊觎之心,先入为主确立淮安是淮河之都的文化氛围。”
信阳的一个市民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也话中有话:“得向人家淮安市学习。人家条件不足创造条件,我们是抱着金饭碗不当回事。”
因为事情在2007年没有进一步进展,网络上的争论暂时停歇,直到上周五,淮安开工建设的消息再次引爆了这个话题。只有不到7%的网民赞成的调查相对应,淮安当地网站也搞了一个投票活动,支持这个项目者高达62%。
不管怎么说,在淮安的那条不知名的河上,那座外形像个大水车的地标已经在争议中慢慢崛起。乐观一点的市民发现了这个建筑还是有些实际作用的:“我觉得这是个利民的工程,最起码它是座桥!”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