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某建筑公司的施工款遭到该市辖区体育局长期拖欠,公司负责人向市长公开信箱求助。市长信箱的回复曾承诺“7月30日前向公司支付180万元工程款”。但超过承诺日期已逾一个月,建筑公司也没收到一分钱。(重庆晚报8月29日)
市长信箱居然也会爽约?这让人沮丧不已——毕竟有太多久拖不决的问题,有太多几乎是孤悬一线的希望,寄托在行政首长的信箱或者是热线上了。
在事件被媒体曝光之后的第二日,重庆市政府有关部门终于对此事“高度重视”起来,据称要尽快办理,并且接受公众监督。个案问题迅速得到重视和即将被解决,不知是否有人因此而长吁一口气,继续陷在对市长信箱的迷信中不能自拔。
假定市长信箱正常运转,那么有多少求助信就该有多少答复吧。而这些答复,最后还是要靠办事效率低下、繁冗拖沓的下级机构来具体解决。被行政首长“亲自过问”的高效迷雾遮掩着的,还是那个依旧问题百出、该怎样还怎样的具体执行机构。刚开始的“转某委速办”,或许还会得到下级的一点“高度重视“,但源源不断的“速办”,恐怕也只会落得一个见怪不怪的应对。
久拖不决的疑难杂症,寄希望于什么来解决?倘若是法治成熟、各项社会机能正常运行的社会,这一定是一个开放式的多选题:可以求助民意机构的表达,可以依靠新闻舆论的监督,甚至可以诉诸中立司法的裁判。遇到较真儿的节骨眼,甚至会有“为什么久拖不决”、“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之类对制度设计的诛心之问。但在各项社会机能都尚处于“转型期”的当下,所有原本再自然不过的基本诉求,都不得不求助于行政首长的一条热线、一个邮箱甚至是一次接访。而对导致问题久拖不决的公权不作为与制度失灵,却在对市长信箱的迷信中一次次被遮蔽、被放过。更有甚者,还浑然不觉地将这种非常规的高效解决方式,视为“高效亲民”的先进经验去赞扬甚至去推广。
没有良好运行的政府机能作保障,今天被风光无限地挂在网上的市长邮箱,与昔日那锈迹斑斑挂在墙上甚至找不到钥匙的举报箱,难道不是殊途同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