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是一个开端!”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博士后张洪石说。
工商部门停止征收“两费”,在某种意义上是政府缓解中小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经营环境恶劣的一个举措,从制度设计上逐步阻断行政机关向企业与个体工商户乱收费、“搭车”收费的现象。
1999年我国个体工商户3160万户,到2006年6月底下降为2505.7万户。原因是什么?创业成本高,维持艰难,利润1/3交税,此外,有些地方各种行政收费,比税还多。
财政部财政科学所有关专家从财政专业管理的角度剖析说,预算外资金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为解决地方行政费用的短缺问题,中央将一些权力下放给地方,由此衍生出行政部门各种名目的收费,且一度出现比较乱的收费现象。
实施“收支两条线”,各种行政收费统一纳入预算管理后,地方行政部门的收费收入基本是先纳入国库,再根据预算需要拨下去。不管怎样,地方正常的行政费用总要保证。“收支两条线”成为部分行政机关的一种过账形式,大部分收上来的钱到国库打了一个转,又回到了行政机关。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许正中说,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中最重要的是公平与公开,如果行政机关都有创利冲动的话,其执法活动很难做到公平。
这名研究公共财政方面的专家在河南某市调研时发现,交警在一段20公里路段中都能罚款好几次。该市有一家面粉厂,农民把小麦拉到面粉厂被罚款的成本,比从其他地市运过来的小麦还要贵。这就是执法部门一种典型的创利行为。
个体工商户本来就是本小利薄,但对他们的行政收费五花八门。某地针对个体户的执法大队有文化、饮食、城管、环境、土地等20多个执法大队,乱执法、重复执法、交叉执法的现象屡见不鲜。
这些部门收费成本往往远远大于实际收取的费用,且形成“为多收费,增加人员;增加人员,成本扩大;解决成本,增加收费”的恶性循环,严重扰乱社会资源的配置,影响市场公平竞争原则,以及行政机关的执法形象。
过去是财政困难,才采取不是办法的办法给予解决。1994年税改以来,财政收支的增长速度持续高于GDP,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同比增加1万多亿元。现在,行政机关的行政经费完全可以逐步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手段予以确保,从而断绝乱收费的借口。
政府不在于自己能创造多少利,而是通过环境的建设、制度的设计,让企业与百姓去充分地创利。国家对基层一些行政部门“以收定支”的制度设计,迫使行政部门与利益捆绑在一起。“这项制度早晚要取消,且越早越好。”许正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