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杨刚从江西的一所大学毕业,到上海找工作。为了随时能接到招聘单位的电话,她买了一张上海本地的电话卡。比起老家和第二故乡江西,上海的生活成本要高很多,小杨必须想办法节约开支。在通讯上,她需要以尽量少的话费支出,最大程度地满足自己的联络需求。
在大学生群体里,节省电话费是大家的理财必修课。
“2007年10月,手机话费98.70元。拨打电话占月话费支出的20%,接听占21%,发短信占50%,如彩铃、手机报等其他服务占9%。手机话费在月消费总支出中占比约为1/10。”樊枝俏的记事本上如是记录着。
去年10月复旦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的樊枝俏,认认真真记录了自己一个月的手机话费用途。“原来我每个月光手机话费,就要花掉将近100多元,这样下去可受不了!”看着记录结果,樊枝俏不禁惊叫。
上大学后,樊枝俏一直使用每月56元的音乐套餐。升入大二后,她担任学生社团社长。与社团骨干、学生会以及社团赞助商的频繁联系,让樊枝俏的手机话费剧增。原来的套餐难以招架。樊枝俏取消了音乐套餐,换成每月40元950条短信套餐,外加“密友派”——把自己最经常联系的5个人设为“密友”,和这5个人联系,无论拨打还是接听,可以享受3000分钟的免费通话时间,每月只要5元。“化整为零,组合出击”这一招,让樊枝俏一个月的手机话费锐减一半至50元左右。
飞信手机端、手机QQ、移动msn等手机版即时通讯工具,是目前手机功能上的新宠。而这些,都需要通过手机上网实现。
上面提到的3个即时通讯工具,任陆圻的手机上“一个都不能少”。“即便移动着,我也要和大家保持联通。随时在线,第一时间获取信息。”从上大学开始,就读新闻学专业的任陆圻就定制了每月8元25M流量的GPRS畅游包。
“用飞信手机端发短信,无论发多少条都免费,因为消耗的是GPRS流量而不是短信套餐。”任陆圻说,“我这个人朋友多,又比较贫,以前每个月要发1500多条短信,话费100元都打不住。开通套餐后,每月全部话费只要30元。”
“两个城市的号码配合着用,一个月话费加起来还不到40元。”任陆圻得意地介绍自己的另一个省钱方案。
任陆圻在上海上大学,来北京实习。实习期间,他同时使用上海和北京两地的手机号。“北京号码用来打电话用,上海号用来发短信用。因为上海的短信套餐相对划算,北京的接拨电话优惠得多。”这样算下来,任陆圻每月为上海号支出18元短信费,为北京号支出20元话费,一共不到40元。
“当时和远在兰州的女朋友传情,全靠这个法子了。否则一个月光短信就要花上百,绝对负担不起。”在天津上学的丁澍,也有过长期用异地号码省话费的经历。他听说全国范围内数杭州的号码发短信最便宜,就请在浙江的朋友给自己弄了一个的号码。据说,在复旦光华BBS的交易版上,这种20元1000条短信的浙江卡号也一度非常畅销。
用异地号码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服务离开发号省市就无法享受了。比如用户使用江苏的号码,可享受省内每月5000分钟以内,接听全免费的服务。但离开江苏,就要加收漫游费,完全无法享受这种功能。
去年9月的一个偶然机会,闫玲发现像她这样的北京用户,只要在2008年7月30日前,登录一次飞信手机端,就可以享受每月3元30M流量的套餐。比起每月5元10M和15元50M的套餐,这个套餐可谓超值。
从此,她就养成了隔三差五到运营商“促销活动”网页逛逛的习惯。开学那段时间,会有充值优惠;而寒暑假会有专门的漫游包,帮那些放假回老家的学生们节省话费。
手机积分看似是个“鸡肋”,其实不然。如果能赶在运营商搞活动时,充分利用你手中的积分,会有意外收获。闫玲曾经用积分兑换过60元的手机话费,当时可供选择的还有很时尚的心型U盘。电影票、卖场代金券以及诸如天气预报、手机报等服务,都是手机积分的兑换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