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垃圾筒中间的破沙发仅能容身,老人称作“别墅” |
| |
生日那天,邢智良吃着长寿面,右为帮助他的慈善义工许振珊 |
露宿街头九个月 只为改掉臭脾气
韩国华侨“流浪”烟台磨性子
一位韩国华侨露宿烟台街头9个月,为的就是磨性子,改掉臭脾气。近日,韩国华侨邢智良在烟台度过了他62岁的生日,陪伴在他身边的都是曾经给他帮助过的好心人。老人夹起面来感动涕零 :"这是我有生以来吃过最好吃的寿面了。"
■磨性子身无分文宿街头
记者第一次见到邢智良时,正是7月下旬烟台最热时。他皮肤黝黑,头顶油光光的,在烟台市芝罘区面市街一居民楼下,一块破塑料布搭在四个并排着的垃圾筒上,一张破旧沙发,邢智良称那是他的“别墅”。
“去年冬天,我到烟台,经历了寒冬酷暑在这儿露天生活。”邢智良操着地道的韩国华侨口音告诉记者,他1947年生在韩国首尔,祖籍山东荣成,老爷爷那一代到韩国经商时留在韩国,现在已是五代华侨旅居韩国。
“在韩国,我住在首尔永登浦,开过饭店,还到烟台、威海一带做过服装生意。但因我性格古怪,脾气暴戾,饭店赔了本,买卖干不成,老婆离了婚。窘困之下,人们劝我投亲。我妹妹在韩国,弟弟在日本,舅舅在美国,但我生性要强,不想找他们。
“我反思自己,不怨天尤人,是自己的性格不好,动辄暴跳如雷,甚至出口骂人,动手打人。我得重新学习做人,磨炼自己。于是,我来到烟台,想让自己遭点罪,吃些苦。”
他说:“来时,我带了一笔数目可观的钱和信用卡,以防坚持不了。可命该如此,出门乘车时丢了。真把我逼上梁山了。”
“我不愿去求人,连续多日无处可去。一位在桃花街附近捡垃圾的人,让我帮他看管面市街居民小区的垃圾箱,说一个月给我几百块钱。但我说不要钱,管吃就行。”邢智良说。
■尽职责甘心守卫垃圾筒
从此,10个垃圾筒就成了“宝贝”,邢智良昼夜24小时看护着。周围邻居介绍,老邢“入住”小区后,垃圾筒再没丢过,周围干净了很多。
可是,生性难改。每当有人把能吃的水果和食物扔掉,或远远地把垃圾扔到外面时,邢智良看到就朝这些人发火。
本来是要磨炼脾气的,怎么能火呢?于是,邢智良换种口气告诉扔垃圾的人:“在国外,人们扔垃圾都很自觉。卫生要靠大家维持,要节俭,能不扔的尽量不扔。”渐渐地,邻居对他另眼相看。
“每天还要把可回收的废品和生活垃圾区分开,让他们回收去卖。”不管卖多少钱,邢智良分文不取,尽职尽责。
“我这活挺邋遢,但责任挺大。有人专门晚上来偷垃圾筒、偷废品。我就一晚上坐在那儿,一两点前不睡觉,有的专等三四点凌晨来偷,我就整宿不睡。一个垃圾筒他们偷走了才卖个几十块钱,但环卫买新的来补,那就贵了。”
“谁叫我抓着,我就骂他个狗血喷头,叫他长长记性。”说着,邢智良声音提高了八度。
“很难想象,从严寒到酷夏,这八九个月他是怎么过来的。我真佩服他。”在垃圾筒对面开小卖部的年轻人小曹,亲眼目睹了老人在这儿的生活,感慨地对记者说。
■遭白眼曾经打过退堂鼓
邢智良说:“许大姐他们经常给我送吃的、穿的,也劝我去有关部门寻求帮助,但我不去,就是要在这儿看垃圾筒磨脾气。”许大姐就是烟台市慈善总会的义工许振珊,今年53岁,住在这个小区里,看到他昼夜住在垃圾筒外,想帮助他,才知他是位韩国华侨。
“我在这里快毕业了,脾气改得差不多了,女儿也快回来了。”老人说,他有个32岁的女儿,现在正在美国读博士,快毕业了。“女儿来看过我,当时刚下过雪,女儿跪下哭着求我回去,但我说爸爸还要念书,我要重读人生这本书。”
“我每天睡不着,把好多事琢磨明白了,脾气也磨得差不多了。”邢智良说,他怕热不怕冷,遭遇烟台桑拿天时,自己用手去接空调室外机滴答的水洗脸凉快时,上公厕掏不出两毛钱被人白眼时,自己都曾打过退堂鼓。
35岁的义工林韶明在烟台市环海路做轮胎批发生意,得知邢智良的事后,租了一间民房给他住,让邢智良“毕业”后,可以教一些学生学韩国语度日,用自己的头脑赚钱,总比在那看垃圾要好。
已经9个多月没有躺在床上睡觉的邢智良,搬到新家后,激动得一夜没合眼,他高兴地说:“来烟台不但磨了脾气,还结识了这么多好心人。”文/图 本报记者 曲是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