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交通部挪用8400万建楼
审计显示49部门财政资金管理有漏洞
综合新华社电 昨日,审计署全文公布2008年第7号文件:“49个部门单位2007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结果”(下称《审计结果》)。
|
《审计结果》全文共8.8万余字,对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交通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共计49个部门及其下属二级预算单位2007年预算执行和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
资金管理“混乱”
《审计结果》显示,发改委、公安部、建设部等普遍存在“自行调整资金用途”、“往来款项长期挂账”、“乱收费”、“资金闲置”、“超支预算”等管理不规范现象。
《审计结果》指出,2003年,财政部拨付给发改委7787.64万元资金用于某项药品的专项储备。但发改委“减少”了采购量,使该项资金结余6475.47万元,占“拨付资金”的83%。即发改委仅用拨款的17%进行了该项药品的专项储备。
审计指出,截至2007年底,上述储备资金结余仍存放在发展改革委机关的基本账户中闲置未用。
在对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13个所属单位抽查审计中发现,所属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存在挥霍浪费现象,2005年11月至2007年12月,购买“50年窖藏”茅台酒、中华烟、购物卡、手机充值卡等共计78.70万元,招待费95.61万元。
“节余”未上缴
审计发现,发改委、教育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等部门预算资金节余过多,其中商务部2007年底累计结余资金达15.34亿元,教育部中小学国家级教材审查及优秀教学成果评奖项目财政拨款累计结余756.67万元,相当于当年财政拨款的2.52倍。预算资金节余过多,还表现在部分项目已完工并投入使用,但未及时结转固定资产,项目结余资金也未清理上缴,纳入预算管理。
1993年至2007年期间,财政部对“23个基建项目”累计投资106902.51万元;均未办理竣工决算程序,相关资产未纳入固定资产账核算,项目结余资金也未清理上缴。
审计署在2003年的审计意见中就曾指出“财政部未及时办理已交付使用基建项目的竣工决算,基建项目结余款未按规定上缴财政”问题。但《审计结果》指出,至目前该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节余”资金未清理上交,财政部并非“孤例”,审计发现,发改委、国土资源部、水利部等部门均有此类情况。《审计结果》显示,2006年,原建设部承办国际水协会第五届世界水大会,会议收入2841.80万元,支出1179.59万元,结余1662.21万元,均未纳入预算管理。
挤占挪用“之忧”
挤占挪用是《审计结果》反映中央财政预算的一个严重问题,原环保总局、交通部、文化部等部门挤占挪用资金,在此次审计中被点名。《审计结果》指出,2005年至2007年,原交通部未经发展改革委批准,在其所属公路科学研究所已有办公楼情况下,动用车购税专项资金8400万元为其建设办公楼。原环保总局,从2007年4月起,总局机关10个司局先后聘用11名助理秘书,这部分临时聘用人员的工资亦全部是挪用公用经费及项目经费。除上述问题外,科研院所乱收费、大量资金闲置、私设账外账、甚至出现部分单位采取报销假发票等方式虚列支出、套取现金等也是《审计结果》中指出的问题所在。
四大共性问题屡审屡犯
●大量资金长期闲置等同浪费
大量资金长期闲置看上去似乎没有形成浪费,实际上却影响到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使有限的财政资金无法得到有效利用,从而形成一种“隐形”浪费。
●私设“小金库”极易滋生腐败
私存私放资金、私设“账外账”或“小金库”,往往与腐败伴生。为此,国家三令五申,禁止私设“小金库”。但在历次审计发现,这类问题仍然屡见不鲜。
●教育领域仍是乱收费的“重灾区”
乱收费一直是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但一些部门和单位往往利用手中权力巧立名目收取各种费用,特别是一些学校和教育机构可谓屡审屡犯。
●挪用资金发工资搞活动
仍有相当多的部门单位存在挪用资金问题,值得关注。
审计署披露五金融机构旧账
三家银行违规资金均上百亿
综合新华社电审计署昨日披露了去年着手审计的五家金融机构前年度的违规问题。
被曝光的五家机构是光大银行、农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人保集团和再保险公司。其中,农业银行、光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的违规问题涉及资金均在百亿元以上,问题主要集中在贷款审批、贷后监管不到位、违规经营和盈利能力薄弱等方面。
●光大银行
108亿违规贷款投向房产股票
审计发现光大银行违规发放贷款108.68亿元,其中半数以上属于违规发放房地产贷款和向证券市场直接或间接提供信贷资金;违规办理存款及结算业务24.61亿元,一些分支机构存在高息揽存、违规办理结算业务等问题;违规办理票据业务,形成垫款9.93亿元;违反财务收支法规问题1.15亿元,其中,使用虚假发票报账5682.86万元,套取的现金大部分用于发放奖金福利,部分用于营销“公关”。
审计向司法机关移送各类涉嫌违法犯罪案件线索8起,涉案责任人员14名。
●农行
违规问题资金达243亿
审计署本次共发现农业银行违规问题243.06亿元,集中在贷款发放、结算业务等方面,而且基层分支机构违规经营问题较为突出。
比如,一些分支机构个人消费信贷管理薄弱,办理了大量虚假个人按揭贷款。截至2006年底,农业银行黑龙江省分行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余额10.5亿元中,不良贷款余额达10.26亿元,不良率为97.7%。而审计抽查的2.22亿元贷款,均为通过开假发票、虚增购买汽车价款办理的虚假个人按揭。
●国开行
91亿违规信贷炒房炒股
审计署发现河南一家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在向国开行河南省分行申请8.19亿元贷款用于公路项目建设,为达到贷款发放对资本金的要求,该公司在多次采取编造虚假文件等手段虚增项目资本金。而截至2007年6月底,该项目资本金实际到位率仅为8%。
审计署共发现并向司法和监察机关移送违法犯罪案件线索和严重违纪问题七起,案件线索主要为银行外部人员恶意骗贷,部分涉及银行内部员工。
本次审计共发现国开行违规发放贷款问题金额91.04亿元,主要是违规将信贷资金投入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和国家限制发展产业及领域。
●中再集团
违规买卖股票损失3700万
审计发现中再集团经营管理中的违规问题12.71亿元。主要问题:
一是2000年,中再集团违规将价值3.16亿元国债委托给所属一经济实体进行融资买卖股票,造成3700万元亏损。
二是违规减保和支付手续费1.96亿元。
三是违反财务收支法规问题0.22亿元,主要是违规列支职工补充养老保险(年金)和发放奖金补贴。此外,审计还发现中再集团违规向无中介资质的个人和单位支付保险佣金等问题。
部分部门 审计结果
部门 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教育部—— 中小学国家级教材审查及优秀教学成果评奖项目财政拨款累计结余756.67万元,相当于当年财政拨款的2.52 倍;
财政部 ——预算编制不够准确,造成至2007 年末财政资金结余41427.41 万元;公务用车超编21 台;
农业部—— 海南省农垦总局所属八一总场中学自2005年开始,私设“账外账”,截留应上缴的各项收入和部分违规收取的学杂费并存入个人账户,截至2007年底,截留收入累计高达2545万元
国土资源部——所属中国国土资源报社对外投资 600 万元形成损失;所属中国国土资源报社从国土资源部拨付的探矿权和采矿权公告费中提成137.83 万元发放给个人;
水利部 —— 部分单位采取报销假发票等方式虚列支出、套取现金476.81 万元;珠委所属单位私设“账外账”48.22万元,并将公款357.97 万元私存个人账户;
国税总局——新办公楼项目未经批准立项,预算资金闲置2.98 亿元;
质检总局——质检总局及中国标准化协会等所属部分单位挪用预算资金 3462.39 万元;
中国社科院——所属当代中国研究所和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挪用财政资金 1009.38 万元;所属当代所和俄欧亚所转移、私存私放财政资金和其他公款455.63 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