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快读
无论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残疾运动员,还是国内外的残疾观众,都惊叹北京残奥会各项服务的无微不至:过马路,交警会拦下正常行驶的汽车,优先残疾人通过;盲人就餐,服务员会递上一张盲文菜单;旅游景点,无障碍坡道可以让残疾人摇着轮椅参观每个区域……
一位法律界人士告诉记者,维护残疾人权益仅靠爱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具有强制力的法律保障。由于残疾人身体的局限,法律特别给予他们无障碍权、康复权,而他们获得的福利权也与健全人不同。
法律赋予残疾人优先出行的基本权利
无障碍环境建设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
文化生活权加速残疾人身体心灵康复
本报记者 陈煜儒
9月6日,北京残奥会开幕当天两个不经意的瞬间,却足以震憾记者的心灵:
在车流量最大的下午5时,北京长安街上一处地下人行通道前,一名警察拦住8个车道的所有车辆,为的是让4名过街的外国残疾运动员顺利通过。她们惊呼:“太不可思议了。”因为,即使在她们的国家,也没有受到过这样的礼遇。
晚上11时40分,北京残奥会开幕式结束后,在地铁8号线奥林匹克公园站,升降电梯正在不停地把一拨拨坐着轮椅的残疾人运送到上层站台。地铁进站后,站台工作人员又非常小心地把轮椅上的残疾人送入车厢。如潮的人流很快把车厢充满,但车厢中有三分之一的空间用一个“残疾人专用”的布栏隔开。尽管布栏那边只有一个坐着轮椅的女孩,但布栏这边拥挤的人群,却没有一个“过界”。
随着北京残奥会的开幕,越来越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残疾人士,体会到了东道主对残疾人的细微关照。
一位法律界人士告诉记者,维护残疾人权益仅靠爱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具有强制力的法律保障,像那个“残疾人专用”的布栏的设置,就是有法律授权的。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记者找到了依据:公共服务机构应当为残疾人提供优先服务和辅助性服务。残疾人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应当给予方便和照顾……
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国家和各地方政府颁布实施的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法律法规已有五十余部。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享有政治、人身、财产、婚姻家庭、受教育、劳动就业、文化生活、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但由于其身体的局限,国家法律特别给予他们无障碍权、康复权,而他们获得的福利权也与健全人不同。
交通出行依法享受优先服务 9月4日残奥会开幕式彩排那天,很多观众都看到,一些私家车和出租车驶入“鸟巢”周边的管控道路,而这在奥运会期间是被明令禁止的。但是,等大家看到车上下来的是坐着轮椅的残疾人时,疑团顿时解开。
早在8月28日,北京市交管局副局长王立就对外公布,下肢残疾、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持票乘坐无通行证车辆,可通行场馆周边的管控道路,就近下车;残奥普通贵宾车辆、技术官员班车和注册人员使用的残疾车,可在安保封闭线内落客停车。“这仅限于下肢残疾、行动不便的人员,无论是由家人开车送或者乘坐出租车都可以,不过车辆必须马上驶离。”
王立说,为方便残疾人停放自驾车辆,交管部门在全市39条道路上增设了90个停车位。这些车位仅用于残疾人自驾的车辆,搭载他们的车辆不能停放。另外交管部门已为全市有私车的299位残疾人发放了不限单双号的通行证,全面排查了奥运中心区和商业区的盲道,推出残疾人办理车管手续不用拿号排队,申请自动挡准驾车型的残疾人,可以由“绿色通道”优先安排培训、考试等多项举措。
从9月3日开始,在北京各路公交车上安装的电视荧屏上,就不断地滚动以下信息:残疾人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其随身必备的辅助器具,准予免费携带;盲人可以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等信息。
一位公交车售票员告诉记者:“以前,很多有关残疾人乘公交车的规定,我都记不太清楚了,现在,政府不断重申这些规定,加深了我的印象。原来有人领着盲人上车,如果他们买两张票,我也不会说什么,现在,如果我发现其中一个是盲人,就会主动告诉他们,根据规定盲人可以免票。”
“残疾人搭乘公共交通设施的规定,在残疾人保障法中属于一种福利权,在未来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中,属于社会保障权益的一部分。”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马宏俊告诉记者,这种权益是法律赋予残疾人的一种基本权利,是国家和社会采取扶助或救济的福利措施为保障和改善残疾人生活所做的努力,最终以法律的形式将其规范化。
无障碍权确保参与社会生活 记者了解到,北京的无障碍化,正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与健全人共享自由的现代生活,享受无障碍权利带给他们的快乐与尊严。
“在现行的残疾人保障法中,城市设施无障碍属于环境权的保障范畴,但在未来修订的法律中,将被更名为无障碍权益,因为残疾人保障法颁布实施十几年来,我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对残疾人的权益保障要逐步与国际接轨。”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薛晓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介绍,无障碍权益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公共场所要建设无障碍设施,雇用残疾人的单位要进行适当的无障碍改造,法律要对建筑物、道路、公交设施和工具的无障碍要求进行相应规定;二是法律要对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作出规定。
记者发现,北京已经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无障碍城市”———无论是比赛场馆、残奥村,还是重点景区、宾馆、饭店、银行、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都实现了通行无障碍。残奥会的举办使得京城餐饮、商场等服务行业纷纷完善各类无障碍设施,尊重残疾人、关爱残疾人的服务理念深入人心。
9月2日,北京平乐园一家川菜馆推出盲文菜单。
9月5日,两位来自山西的残疾人朋友告诉记者,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凭着自己的力量可以登上长城,是八达岭长城的两部升降电梯和一条轮椅坡道让他们梦想成真。他们兴奋地说:“我们还参观了故宫,故宫里有一条长达一公里的走廊,可以让我们摇着轮椅参观宝殿的各个区域。”
在残奥会的场馆区,新建了751套盲人语音提示信号灯,当信号灯的绿灯亮起,语音提示功能将通过蜂鸣声音频率的变化,提醒盲人绿灯的延续时间。据北京市交管部门介绍,随着绿灯时间越来越短,提示音会越来越急促,以提醒盲人应加紧通行。一旦红灯亮起,蜂鸣声随即停止。这种声音变化能让盲人作出正确判断,以便安全通行路口。
国家体育馆场馆主任李国说,在体育馆西侧和南侧,有两个临时搭建的运动员观赛台,可以满足运动员近距离观看比赛。临时运动员观赛台坡度很缓,运动员自己摇着轮椅就可以上去。
体育馆东侧的观众席也设有无障碍坐席,加之无障碍平台的轮椅坐席,全馆轮椅观众席位共158个。由于预留的空间很大,每一排无障碍轮椅坐席实际上都可以坐两排轮椅,国家体育馆接纳轮椅观众量可达到300名以上。轮椅坐席的安全围栏是专为轮椅观众量身定做的,高85厘米,既能保护轮椅观众的安全,又不影响观赛。
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汤小泉说,这些设施、制度以及理念,不仅将保障残奥会的顺利进行,还将在今后的日子里继续推动更多的中国残疾人融入社会。
文化生活权有利于身心康复 在9月6日晚的开幕式上,全世界亿万观众欣赏了由在汶川地震中失去一条腿的女孩李月领舞的《永不停跳的舞步》。李月优美、自信的舞姿,让人们几乎不敢相信,这就是3个多月前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个为芭蕾梦即将断送而沮丧的女孩。
国家轮椅橄榄球队队员程双苗说:“参加体育运动带给我最大的益处就是康复,我原来生活不能自理,但加入轮椅橄榄球队后,我的生活完全可以自理,我的心情也愉快了起来,在人们的掌声中,我感觉自己与正常人一样,找回了做人的尊严。”
“这就是残疾人的文化生活权带给她们的身体和心灵的康复。”薛晓健说。
据介绍,文化生活权和康复权在残疾人保障法中都被列为专章进行了详尽的规定:国家和社会鼓励、帮助残疾人参加各种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努力满足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法律规定,残疾人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应当面向基层,融于社会公共文化生活,适应各类残疾人的不同特点和需要,使残疾人广泛参与;组织和扶持残疾人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举办特殊艺术演出和特殊体育运动会,参加重大国际性比赛和交流。
法律针对残疾人康复权的规定,多强调了健康医疗主流化和残疾人依法应当享有的康复方面的具体权益,如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和扶持残疾人康复器械、生活自助具、特殊用品和其他辅助器具的研制、生产、供应、维修服务等。薛晓健认为,残疾人的心理康复比身体康复更为重要。他说:“残奥会对残疾人自身的意义并不在于拿不拿金牌,而在于为拿金牌奋斗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通过宪法和残疾人保障法所规定的残疾人的基本权利实现的,表现出他们在国家法律框架的保护下,在全社会的爱心呵护下,安全、自由、平等地生活着。”
本报北京9月7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