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宣布收购汇源果汁后,众多网民在网络上发表对此事的看法,而包括网易、新浪在内的多家门户网站就收购一事进行了调查,其中参加新浪投票的网友超过20万人,其中78.36%的网民对这一收购表示反对,在中证网调查中,反对的比例甚至高达98.37%。 |
搜索关键词:保护民族品牌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跨国并购的浪潮席卷全球,为了保护本国企业和民族品牌不被淹没,各国要求限制并购活动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
在美国,著名品牌早已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商业标志,而演变成为一种信念和文化的象征。美国不仅是当今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也是当之无愧的品牌大国,为了防止民族品牌的流失,美国制定了一系列完备的政策性保护和扶植措施。其中,对内有《购买美国产品法》,规定美国联邦政府机构除特殊情况外,必须购买本国产品,工程和相关服务也必须由国内供应商提供;对外有著名的“301条款”,按照条款,美国可以对任何损害本国商业利益的国家进行贸易制裁,从而为美国本土品牌提供最为优厚的庇护。
在法国,十几年来已有很多起外国公司的并购计划纷纷“流产”,而重创几乎都来自法国政府的出面干预。1999年美国沃尔玛想收购法国家乐福,法国政府迅速做出反应,撮合家乐福与另一家本土超市合并,成功抵御了沃尔玛的入侵。2005年,美国百事公司想收购法国达能,法国政府要人纷纷出面表态,要誓保这个“法国工业的瑰宝”,最终令百事放弃了收购意向。面对跨国并购的挑衅,法国将本土的20家国际知名企业,如家乐福、巴黎春天百货等列为“特别保护企业”,反对外国对其“恶意收购”。 此外还规定,想收购法国企业,就得背负被收购企业所有负债及员工福利等重压,使得外国企业也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而对拥有像松下、丰田等众多著名品牌的日本来说,品牌战略则被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政府提出要以品牌“树立日本的新形象”。早在几年前,日本政府就开始实行“日本品牌发展支持事业”,并设立专门的政府部门负责以国策推行日本品牌战略,募集和挑选具有日本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品牌,为其承担部分研发、宣传和推广金费,最终构筑成国际品牌。
可见,这些国外政府并不是单纯地为保护民族产业而干预市场,而是凭借长远的目光看到了民族品牌对一个国家来说不仅意味着市场和利益,更是整个民族财富和国家实力的象征。其实每一个民族品牌的成长都有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未来民族品牌的生存不仅取决市场环境下的竞争,更取决于我们对待它的态度。
半小时观察:民族品牌为何倒掉?
有人说中国正在流行经济民族主义,但相比我们的邻居韩国和印度来说,我们的政策对民族品牌保护得最少,我们的民众对民族品牌的支持和爱护也最少。所以生产微型车的印度塔塔集团能够收购美国著名的汽车品牌捷豹和陆虎,而韩国的LG和三星,从民族品牌成为国际品牌只花了短短二十年,和它们同一时期成长的海尔、长虹,至今还只是中国的民族品牌。
如果说汇源是一家没有多大市场影响力和品牌价值的企业,如果说汇源常年亏损、经营不善,对于这场收购,我们完全理解。但汇源的情况恰恰相反,它是多年的市场老大,但最终的命运却是被排名第二的外资品牌收购。这样的案例已经发生了太多太多,我们需要关心的问题是,为什么一个又一个民族品牌成长起来之后,不是被动的倒下了,就是被动地被收购了?是我们的企业家不愿意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还是因为他们无法走得更远?
跨国公司愿意开出高价显然是一种诱惑,但这不是朱新礼们卖掉公司的全部原因。如果我们社会上对本土品牌的尊重更多一些,对他们的扶持和帮助更多一些,使这些品牌的创始人们能够得到更多的社会价值认同以及财富价值实现,如果朱新礼们做企业不像现在这么累,他们感觉到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他们的背后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关注和支持,他们还会不会卖掉公司?
一个汇源卖给了可口可乐并不能对中国经济造成危机,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如果中国没有了像汇源这样具有巨大竞争力的本土公司,如果中国民族企业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影响力越来越小,那么中国经济未来在全球化中的发言权将会变得岌岌可危。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一种即将出现的可能性。假设没有意义,有价值的是我们现在应该做出怎样的抉择。
[上一页] [1] [2]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