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调整宜早不宜迟
本报记者 孙东辉 实习生 王月金
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国际油价跌幅近30%,回落到目前的每桶110美元左右。当前对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的时机是否成熟,各方看法不一,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应尽早进行,不宜拖延。
|
还在等待调整时机
9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官方网站消息称,为鼓励节约能源,将择机进一步理顺成品油价格,使国内燃料价格与国际水平接轨,但对于采取该项措施的具体时间并未透露。
何时才是调整最佳时机?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认为“现在就是最好时机”。他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分析时表示:“国际油价已经有很大幅度回跌,由于国际油价涨跌不确定性很大,因此没有必要按照国际油价的行情来进行成品油价格调整。”
但中国社科院财政与经济贸易研究所研究员温桂芳有不同看法,他说:“下半年CPI有可能还会下降,但全年增速会高达6%-7%,这将为油气价格调整预留了足够空间。另一方面,估计今年GDP增速还在1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推出某些能源项目的价格机制改革,至于调整哪些项目?价格调整多少?还有待研究。”
8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开表示,当前的能源形势已有所缓解,上半年总体实现了供需基本平衡。而下半年,随着深层次矛盾的逐步理顺,煤电油气运的供给能够保障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有学者担心,在未来半年内,国际油价仍然会保持下跌趋势,最终探底区间可能会在每桶100美元附近,甚至更低,当下提高油价有可能重新推高CPI。
“政府还在等待时机,可能不会马上调整油价。”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童莉霞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现在社会对成品油价改呼声不大,为避免油商囤油,国家可以考虑将提价提上议事日程。
对此,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经济师牛犁说,何时调价很难预测,关键还是国际油价。现在成品油价格没有和国际接轨,国际油价涨得太猛是原因之一,还要考虑到整个市场体系,毕竟现在国内市场供应方仍然以中石油、中石化为主,市场竞争主体不足。
但是,政府何时启动调价程序,正如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高世宪所言:“的确不好说。”
理顺价格机制仍是改革关键
据了解,我国对进口原油的依存度已经接近50%,成品油价格长期背离国际市场肯定会带来很多问题。牛犁表示,从长期来看,成品油调价能促进投资和生产成本合理化,抑制投资和出口过快增长,促进总需求的平稳增长,促进总供求关系均衡,有利于抑制通胀,也有利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但当前物价形势仍然比较严峻,调得太高,老百姓、弱势企业及行业会无法承受。
“不管何时调价、调多高,必须明确价格改革要改什么。如果一调整就提价,把价格改革的本意给扭曲了。”温桂芳认为,不能把能源改革整体看作调整和提价,改革主要是理顺价格形成机制,让价格真实地反映成本。
周大地也提出,应尽早让价格真实反映资源性产品的稀缺程度。
综合几位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们的建议,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应分三步走:一是加大力度理顺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二是成品油价格要与国际价格接轨。三是中国最终全面推进能源要素市场的市场化,并对重要能源的国际定价有发言权。
对于国内成品油主要由中石油、中石化等垄断国企经营一直存有的异议,温桂芳建议,企业应该向公众交代清楚企业成本,使价格反映成本;政府应该加强对垄断性行业成本进行监控和约束。这是保证价格体制改革成功的前提。
“价格调整只是价格改革的一个内容,在理顺价格的前提下适度调价,而不是以调代改。”温桂芳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