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星回到陌生又熟悉的校园,万千思绪浮上心头 本组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吴小川 摄 |
杨星向自己曾经的辅导员送上自己的劳动果实 |
大学生休学去卖面
两年赚了200万
本报讯(记者 汪再兴) “廖老师,我又回来了!”昨日,当杨星将自产的面条送到重庆邮电大学廖老师手上时,廖老师愣了一下后才反应过来,这个曾在两年前休学创业的尖子生终于又回来上学了。更令廖老师惊喜的是,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个学生如今不但身价过百万,而且还是四川南充市伏虎镇的一家挂面厂的厂长!
读完大一休学回家乡开挂面厂
杨星依稀还记得两年前的一天,刚上完大一的他突然告诉同学,自己将休学回家开办挂面厂。
“杨星学的是电子商务专业,当时他给我的理由是希望回乡创业。”杨星的前任辅导员廖老师说,杨星是班上的尖子生,长期担任年级长的职务。“在杨星走之前我找他谈过多次,担心他是一时冲动,劝他读完书之后再去创业也来得及。”廖老师说。
“那个时候我21岁,一心只想创业,而且自认为休学的选择没有错。”杨星告诉记者,考虑再三后,他果断地办理了休学手续,回到家乡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伏虎镇开始了创业之旅。
借100万搞“规模化生产”
记者了解到,杨星的父母都是南充市南部县伏虎镇的农民,曾在家开设过一个很小的面粉加工作坊,但因经营不善,作坊的发展始终未能取得突破,甚至还出现了亏损的现象。“这样的小作坊,肯定赚不到钱,回去我要做的是规模化生产,只有这样才能赚到钱。”杨星说,但是当时资金成了摆在他眼前的一个重大问题,他需要100万元!
最终,在杨星他父母的多次努力下,他从亲戚家借款100万元引进技术设备,将自家原有的仅3人的小面条作坊改造成了技术先进的面条加工厂。南充伏虎镇工商局的相关人员也证实了杨星开办面条厂的一些说法。
自称最喜欢“许三多”
“我每天早上6点就起床,由于当时请不起搬运工,出去送货都是自己扛包。我记得有一次下雨的时候,货车陷在山坡路上走不了,10多吨的货物又不能淋湿,于是我和司机就下来扛,先将货物一袋袋的抬到山坡上,最后推车上山。”杨星说,还有一次,刚引进的新设备出了故障,为了尽快恢复生产,他干脆就睡在机器旁边,拿装粮食的麻袋当起了被子和床单,一住就是3天。
经过两年的艰辛打拼后,在一次结算中,杨星发现自己赚了200多万元。记者昨日在杨星的挂面厂看到,该厂已初具规模,厂房占地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当地人说,面条主要销售到德阳、绵阳、昆明、攀枝花等地。
采访中,杨星对记者提到他最喜欢“许三多”,杨说:“就是这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让我支撑到了最后的成功!”
商标被侵权
决心重返校园充电
记者昨日采访了该镇李副镇长,李副镇长告诉记者,杨星的挂面厂在当地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该镇粮食的销售,据初步估计,每年能使这个15000农业人口的乡镇人均收入增加200元左右,还吸收了60多名农民工就业,已经成为该镇的支柱企业之一。
另据南充市南部县工商局商标管理的一位负责人表示,目前,该挂面厂的商标品牌已经形成了自己一定的优势。
“我这次是专门回学校来充电的”!杨星告诉记者,去年,公司发现市场上出现一些打着自己商标却质量极差的面条,但是他明知自己的商标被侵权却不知道该怎样去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最后咨询了在大学里读法律系的高中同学后才将不法厂家告上了法庭。杨星说,就是这次商标被侵权的经历,刺激他决心重返校园充电。
“每天早上六七点钟是我业务最忙的时候,发货之类的,如果住在寝室里,会影响同学们睡觉。”杨星告诉记者,基于这个原因,他打算在学校附近租房住,还准备买辆车,方便在重庆的学习和生活。
专家说法
休学创业后返校充电的例子会越来越多
社会学专家谭刚强表示,杨星的例子说明了大学尽管有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但终究是一个目前学知识最好的地方,以前杨星休学去创业,可能是因为他没有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如今他又重返学校,从以前的要我学,到现在我要学,学习的主动性更强。杨星的例子给那些存有“我看不起大学”观点的学生一记响亮的耳光,随着大学教学水平的逐渐提高,这种休学创业后重返学校充电的例子会越来越多。(冯成昆对本文亦有贡献)
杨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生产1吨面条需要1.4吨小麦
■小麦目前的当地市场价格为1.6元/千克
■生产环节需要投入人力成本约300元
■电费、煤炭和包装成本约200元
■每吨面条的成本约2740元
■而每生产1吨面条还要产生价值600元的麦麸
■这样一来,每吨面条就能盈利360元。旺季时每日销售20多吨,利润可达7000多元。
■每吨的批发价是2500元
■除去淡季的薄利情况、机器损耗、日常开销等,两年就盈利了200多万元。
(以上数据均得到了该镇厂区和镇工商局的证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