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什人的前现代生活
以务农为生,不参加选举,不参加社会保险,不拍照也不接受被拍照,有很多家庭至今仍然拒绝用电——阿米什人独立于美国主流社会之外
周舒
美国的选战已经开始,气氛堪称浓烈。
无欲求,无浪费
一个典型阿米什人家庭的生活是这样开始的:“清晨伴着日出醒来,空气里漂浮着隔壁邻居刚刚耕过的土地的清新味道。我们赶上卡罗尔和辛迪两匹马,到玉米地里灌溉。”恩诺斯·德特维勒(Enos Detweiler)每周都在《爱荷华人》(Iowan)杂志上连载自己的日记。从17世纪末开始,欧洲大陆上因为宗教信仰不被接受而饱受迫害的再洗礼派门诺会信徒就开始陆续来到北美大陆,他们主要来自德国、比利时与瑞士,如今分布在加拿大和美国的22个州。恩诺斯的祖先也是其中之一,他的祖先在水草丰茂的爱荷华定居了下来,那时候爱荷华还没有正式成为美国的一个州。如今离爱荷华市南15英里,在小鹿溪之滨的卡罗那(Kalona)乃是美国密西西比河岸以西最大的阿米什人聚居区。
在美国这个汽车轮子上的国家,很难想象阿米什人驾着马车出行的生活。他们的乡村公路,比起美国普遍平坦宽阔的公路来说,显得简陋很多。不时会有留着大胡子,戴着西方古装电影里的小圆帽子的农夫赶着马车,在路上不紧不慢地“哒哒”驰过。当送货的大卡车从他们身边经过时,就会扬起极大的尘土,但是他们仍然保持自己的速度不变,马蹄声碎。
他们是独立于美国主流社会之外的特殊社区,宗教教义对他们的生活影响很大。“无欲求,无浪费”是他们的信条,因此现代社会流行的汽车、电力等至今仍然为很多秉持传统生活方式的阿米什人所摒弃。他们用最传统的手工方式打铁、制作镶嵌木工艺品、手工纺纱制作棉布、做刺绣的被子、制作奶酪,几乎成为了18世纪乡村生活的活化石。铁匠手工打制出来的农具,被马匹拖着在广袤土地上耕作的景象,在大型农业机械已经普及了的今天,看起来有种时光倒流的感觉。
蓝天下阿米什人的房舍外面,长长的晾衣绳上晒着蓝色、黑色、白色的衣衫,在风中飘舞。与一般的美国人家庭一样,恩诺斯一家会在每周的某一天集中清洗衣物,但不同的是,他们没有洗衣机来替自己洗衣服,也没有烘干机把衣服直接烘干。他们身着的衣服极其简单,男性大多是无领衬衫、古老的吊带裤,女性则穿着没有扣子、用别针之类来固定的蓝色或者黑色长袍,头上一般还要带白色的便帽——没错,就是简·奥斯汀小说里经常提到的最简单的白色便帽。出门的时候,她们可能会在这顶帽子上再加一顶黑色的祈祷帽,用带子系起来,在下巴下面打一个结。
恩诺斯自己是一个阿米什学校的老师,他们教授的内容大多与《圣经》相关,此外还有算术和音乐。现代的物理、化学等课程他们不会开设,农作物种植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恩诺斯有5个孩子,4岁的保罗在母亲巴巴拉的帮助下,已经在小菜园里种下了一行豌豆,还有一行土豆。他们的生活和美国其他小孩相当不同,没有迪斯尼,没有游乐园,每天两次,他们要喂养家里的羊、兔子、猪还有奶牛,还要照顾花园和菜园,十分忙碌。
拒斥现代生活方式,但不拒斥商业
爱荷华州是美国农业大州,农民在这里的地位相当崇高,很多地方都有固定每周两次的“农民市场”。而阿米什人这样“农民中的农民”就更热衷“农民市场”了,这里既是社区内部交流的场所,也是外来人观察他们的好地方。在市场上他们会售卖非常新鲜的“家做焙烤食物”,面包、多纳圈等都还带着烤箱的温度。他们虽然拒斥现代生活方式,但并不拒斥商业。他们自己的商店有相当一部分都不用电力,在门口垂吊着沾苍蝇的棍子。卡罗那社区专门成立了历史委员会,将一些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历史建筑划到了一起,作为专门的历史区域进行保存,也对游客开放,每人7美元。不过,专程前来观看阿米什人生活的游客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是寥寥。
但全球化对于阿米什人的生活也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卡罗那的游客中心,不少出售的纪念品都是阿米什人的日常生活背景:马车、人像,但背后的角落有一行小字,Made in China。在对游客开放的私家木器工艺品店当中,不但有空调开放,还接受各种信用卡。而本地人去的商店当中,也有不少来自中国的塑料制品,与当地人制作的农具相映成趣。全球化风潮将这些近乎身处世外桃源的阿米什人也裹挟进来,让人不得不感喟。
欢迎订阅2009年《第一财经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