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9日电题:当阳光照进心灵——探访北京为盲人讲电影的“心目影院”
魏骅
每周六一早,在北京鼓楼西大街的一个四合院内,都聚着不少盲人,高兴地谈论着即将播放的电影。这是在这个不大的“心目影院”中最常见的一幕。
上午9时开始,他们就在这里,听着放映的一部部电影,也听着王伟力对这些电影生动、细致的讲述。
2003年,一心致力于残疾人公益事业的王伟力、郑晓洁夫妇,用拆迁补偿款作为启动资金,建立了北京红丹丹教育文化交流中心,并于2004年7月成立了为盲人讲电影的“心目影院”。影院成立4年多以来,他们坚持不懈地通过讲电影、登长城、说奥运等活动,无偿地帮助盲人,丰富着他们的文化生活。
“大伟”很伟大 “黄昏时分,一个身着黑色风衣的男人,坐着黄包车去向了远方……”这是大伟在为盲人讲述电影时的一段表述。4年多风雨无阻地讲电影,不仅丰富了许多盲人的文化生活,也使“心目影院”有了一批固定的听众,还有许多愿意帮助盲人的志愿者。王伟力则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大伟”。
一名“心目影院”的固定听众说:“大家都叫他大伟老师。虽然他做的事没有引起多大轰动,但我觉得他确实是尽他所能,在平凡中创造了伟大。”听到有人夸自己时,大伟笑着说:“那都是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我只是依照我心灵的感受去做事。”
这些“小事情”其实做起来并不简单。大伟的夫人郑晓洁介绍说,起初创办“心目影院”的时候,无论是朋友还是家人都反对,因为对于生活并不富裕的夫妇俩,要将30万元的房屋拆迁补偿款全部拿出来,无疑是个很难的决定,然而他俩却一拍即合。
经过4年多的发展,红丹丹教育文化交流中心已初具规模,在册志愿者已经超过450人,工作人员也有11人。然而,资金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他们。在这期间,大伟夫妇变卖了房产和汽车,甚至连孩子上大学的钱都一度无法保障。许多人都无法理解的做法,在大伟看来却十分平常、自然。
大伟说:“讲述电影的时候,我会感觉心灵得到了释放,也有了生命的归属感。也许我的所作所为不能改变盲人生活的现状,但我希望通过我的体会和感受,改变自己和周围的环境,并慢慢地感染别人。”
仿佛回到光明 大伟细致、生动的解说,经常能带给盲人听众特殊的感受。家住北京大兴的赵战生听完电影后说:“每周六我都要坐两个多小时公交车来这里,每次都很高兴。大伟老师把电影讲得非常透彻,完美地补充了我们盲人无法看到的电影细节、动作、情景。他的讲述已成为我们心灵与外界交流的一个窗口。”
从房山赶来的谢伟刚说:“我觉得大伟对每一部电影的讲述都非常成功。我是后天失明,所以直到现在我对电影还有比较清晰的记忆,大伟的讲述仿佛让我回到了光明的世界。”
在众多听众中,还有我国知名盲人钢琴家孙岩。听完电影后,他激动地说:“这是我第一次来"心目影院"听大伟讲电影,当我踏进这个小院子的时候,心情极不平静。非常感谢他们为我们做的一切,我们残疾人尤其是盲人太需要感受电影、感受文化的机会了。让我最感动的是,大伟这次是带病讲电影,咳嗽不止。他也让所有在场的盲人朋友感动。”
志同道合共助盲 在“心目影院”的小院子里还活跃着一群面带微笑、乐于助人、真诚奉献的志愿者。“这个影院是志愿者和我们共同支撑起来的,没有他们的奉献,就没有我们的现在。”郑晓洁说。
“虽然盲人看不到我们的微笑,但我相信我们的微笑、乐观可以感染他们。”已经参加志愿服务一年多的志愿者赵京说,“在为盲人提供帮助的时候很开心、很快乐,志愿服务的经历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每次都有一种心灵成长和净化的感受。”
“与志同道合,用爱心帮助盲人的志愿者在一起,我们能够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鼓励。”在谈到志愿服务的感受和收获时,赵京表示,“在与盲人的相处过程中,他们宽容、乐观、坚强的生活态度也感染了我。他们身体虽有残疾,但他们仍然快乐地面对生活,我从他们身上学会了用更宽容的态度去对待他人。”
在谈到讲电影活动的效果时,大伟说:“讲述和谐美好题材的电影,会使盲人的社会意识、文明健康观念逐渐增强。那些经常来听电影的盲人朋友,不仅衣着整洁、讲话文明,而且日常生活的精神面貌和以前相比也有了很大变化。电影中健康向上的精神,同样鼓舞着盲人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引导他们树立一个积极健康的社会意识。”
东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何志宁认为,“心目影院”是一个具有非凡意义的社会福利项目,应该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如果政府能更多地参与其中,并从政策和财政上予以支持,将会积极促进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