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报道在昨天举行的第三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中外学者热议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进步与缺陷。多数外国学者认为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存的一大问题是从旧体制遗留下来的巨额养老保险债务。
学者Vivian认为,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从一开始起,就忽视了包括转轨成本在内的养老债务问题,目前养老保险债务已经相当于GDP的一半。
TamaraTrinh更是拿出了中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在2001年时达到了GDP的141%(相当于1.6万亿美元)。对此,Takayama、威廉姆森等几名专家主张中国养老保险制度采取现收现付制。
马丁·费尔德斯坦、TamaraTrinh则主张采取基金积累制。其次是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多重分割。TamaraTrinh认为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内存在巨大的不公平性,不仅各省之间,甚至各县市之间的缴费率不同,不同类型的企业之间缴费率也不相同,而且还存在着一个与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相分割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专家们认为,目前,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必须首先解决如何处理历史遗留债务问题;如何统一目前高度分散的、属地管理的养老保险制度等。因此,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方向,首先是努力解决养老保险的隐性债务和个人账户空账问题,其次是提供足够的激励机制以扩大第一支柱社会统筹的覆盖率,通过资本市场提高第二支柱个人账户的长期投资回报率,建立并完善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专家指出中国经济存在某种风险 昨日,在第三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与会学者围绕“中国经济实力与国际经济地位”议题展开讨论。学者认为,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使外国直接投资大量涌入,激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中国经济从而实现了高速增长,外汇储备持续增加。但与此同时,中国的外向型经济也开始面临瓶颈。对于如何进一步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与会学者提出了各自的建议。
这些建议包括提升中国的软实力、贸易转型与结构提升、发展阶段与自主创新三个方面。同时,有学者提出中国经济存在某种风险。该学者认为,中国的货币供给情况是:既利用外汇储备又利用国内资产来满足基础货币的需求。如果政府不希望创造更多的基础货币,那么它可以通过降低国内净资产来采取一系列外汇冲销干预措施。这有可能导致如下后果:消费支出减少、国际热钱的流入等。(本文来源:解放网-新闻晨报
作者:吴飞)
(责任编辑:梅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