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时刚过,南三环玉泉营地区几家喷绘、复印小店的伙计先后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唤醒了,门外是一个身着奥运志愿者服装的女孩。此时,外面正下着大雨,着急的女孩想要做一张福牛欢欢的喷绘。
“几家店都说太早了,不给做,后来有个老板看我是志愿者,就答应下来。
”这个名叫闫晓凤的女孩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观众服务信息亭的一名志愿者,同时,她还是一家网站设计公司的老板。
今天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奥运会后第一天“开业”,承接残奥举重比赛。闫晓凤的上岗时间是上午10时,而举重比赛要到下午1时才正式开始,就算是从南三环到北三环,也用不了4小时。
原来,擅长绘画设计的闫晓凤昨晚接下了为观众服务信息亭画福牛的活儿,她画的福牛将被贴在信息亭宣传板的醒目位置。“我画好了,但那是黑白的,觉得不够生动,家里又没有彩色颜料,所以就想PS一张福牛图,再拿去做一下喷绘”。使用Photoshop软件做设计是闫晓凤的看家本领,但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右手只是一个橡胶做的“装饰品”,“这只手最多只能敲一下回车键。”
其实,不管戴不戴这只假手,闫晓凤都觉得自己同健全人没什么区别,完全能自己照顾自己。她摘了假手还能帮人搬东西,唯一的不同就是她是个“左撇子”。
闫晓凤爱漂亮,左手手指纤长,指甲修剪得整齐、干净。与她一起工作的志愿者都认为她可以去做手模。闫晓凤说,那只花了她3000多元“血本”的假手,最大的用处就是“漂亮”,“我自己倒没什么,但有了这只假手,别人看起来不会觉得别扭、不舒服。”
从志愿者培训到正式上岗,没过几天,周围的北航志愿者就已经和闫晓凤打成一片了。轮岗休息的时候,她可以毫无顾忌地在同事面前摘下假手休息一会儿。
“大家都那么熟了,我们不会介意的。”与闫晓凤一起工作的北航志愿者说,“大街上,场馆里,都有残疾人,没觉得有什么别扭。”
闫晓凤说,如果有一天,她能不戴假手穿着短袖走在北京街头,而看不到路人异样的目光就好了。
北京残奥会宣传片中有这样一句口号——爱即无碍。无碍不仅指无障碍设施方便残疾人出行,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涵义,就是让残疾人同健全人之间的沟通无障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委副书记支媛媛认为,残奥会在北京举办,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改变健全人对残疾人的看法,“北京从2004年就开始逐步修建无障碍设施了,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无障碍设施得到新建和完善。硬件条件只要一两个月,大不了一两年就能达到标准了,但人们对残疾人平等看待的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支媛媛说,但至少北京上百万名志愿者,能够通过参加残奥会志愿服务,学会怎样平等对待残疾人。
在奥林匹克中心区,观众安检口的引导员康颖正四处找活干,她的左腿是假肢。她“特别想为残疾人服务,并告诉他们,身体残疾没什么大不了的,照样可以挺起胸膛走自己的路”。
北航体育馆,40岁的志愿者高剑坐在工作人员验证点“把关”,一副拐杖靠在他的椅子边上。高剑是一名室内装修设计师,他每天开着一辆残疾人专用摩托车,从朝阳区的家中赶到北航上班。
在拥有这辆摩托车之前,他只能摇着轮椅出门。“那时候除了上班,平时都不太愿意出门,坐轮椅上公交车不方便,自己摇出去又太累。”高剑说,虽然自己从电视上看到,北京许多地方都专门设了无障碍通道,公共交通也比原来方便了许多,但他仍然更愿意使用自己的小摩托车,“摩托车方便,而且不招人看,因为满大街都是这种摩托车。”
在安贞华联商厦助残志愿服务站点,助残志愿者冀其来向外国友人“推销”他亲手制作的中国结,他还从大学生志愿者中找来了翻译帮忙,“马上要过中秋节了,送给你,祝你在中国玩得愉快”。
8月1日至今,冀其来和其他4名助残志愿者一起为两个奥运会服务。他们都是在安贞社区生活的残疾人,他们个个心灵手巧。冀其来送给外国友人的中国结就是他们几个助残志愿者亲手做的。
“有人寻求帮助时我们就为他们服务,没人来的时候,我们就自己动手做些小工艺品送给路人。”冀其来说,送些小礼品是助残志愿服务点与旁边大学生的城市志愿服务点争夺“客源”的重要手段之一,“一方面,看到我们这里有坐在轮椅上的助残志愿者,残疾人朋友会自己主动过来照顾我们的"生意";另一方面,看到我们有小礼物,也会有路人主动过来打探。”
冀其来右手食指因伤截断,他每次给行人送礼物时都特意用左手。有一次,他习惯性地伸出右手给人递礼物,“那个女的看到我的手,冲我笑了笑,说了好几次谢谢。我理解她的心情,肯定觉得我们特别不容易。其实,我们跟大家都是一样的,很多健全人能做的事,我们也能做。”
在北航体育馆观众检票口,一位残疾人志愿者死活都不愿意接受记者采访。她像健全人一样站在那里为观众检票,看不出有什么异样。附近的志愿者告诉记者,这个阿姨平时很开朗,爱跟大家开玩笑,自己也爱笑,工作起来不仅不要别人帮忙,还照顾其他志愿者,经常给人替班,“估计她不想被媒体当作特殊志愿者来看待,大家都是一样的志愿者。”(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