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9月10日电(记者刘丹)9月10日教师节,上海盲童学校的教师瞿亚玲一早来到学校,发现桌上已放了一束鲜红的康乃馨、一块白蓝相间的毛巾,还有一张贺卡。
贺卡上认认真真地写着:祝瞿老师教师节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幸福美满。
感谢您多年来对我的关心与照顾。寄卡人是今年刚考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盲人学生谢丹玲。
“每当教师节来临,我都会深深地被学生们感动。”瞿亚玲感慨地说。这名上海师范大学体育系的高材生,毕业后来到上海盲童学校当老师,如今已有24年。曾经有许多在别人看来更好的工作机会,但瞿亚玲选择了留下。她说:“孩子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还有质朴善良的品性,深深地感染了我。”
上海盲童学校是上海市唯一的教育培养视力障碍儿童、青少年的学校,这里的孩子包括3类:全盲生、低视生、多残生(包括眼盲在内的多重残疾学生)。2002年起,从上海盲童学校毕业的45名毕业生中,有43人相继考入华东师范大学等知名高等学府。在瞿老师的指导下,赵继红、黄文涛等残奥会冠军从这里走向世界。
和其他学校的操场不同,上海盲童学校的四周操场全铺设好盲道,学生们不用拐杖,只需按照盲道的指引去不同教室。当然,操场上任何一位老师都是他们的“拐杖”,随时帮助他们掌控方向。特殊的教育模式,让这所学校成了上海市“生师比”最小学校——200多名学生,拥有着52位教师。
刚入校时,老师们要手把手地教他们辨认肥皂等生活用品,用气味辨别不同食物、教他们折衣服、叠被子;再大一点时,老师们教他们盲文、手工、音乐、体育……
瞿亚玲告诉记者,上体育课时,由于盲童们看不见,只能靠摸来学习每一个动作——老师摆出一个动作的身体姿势,学生用手摸来加以学习;如果是空中瞬间动作,没有办法定格让孩子们摸到,瞿老师想出一个妙招:将空中瞬间动作用橡皮泥捏成动作模型,再让孩子摸着学。
“一个简单的体育动作往往少则教数十次、多则教数百次,直到每个学生都学会为止。”瞿老师说,“不过,在付出的同时,我收获的感动也不计其数。”
瞿老师回忆说,有一次,在上跳高课时,一名盲生不小心扭伤了胳臂,当晚,疼痛难忍的盲生被班主任发现后立马送入医院,在班主任的多次询问下,这名学生最终编了一个故事说是自己不小心受伤的。后来,瞿老师经打听才知,这名学生怕瞿老师因他课间受伤而受处分,所以一直隐瞒在上体育课时受伤的实情。
“盲人学生们虽然看不见,但他们却处处为他人开辟光明,这一点深深地感动了我,当然,我也教他们以后受伤千万不能隐瞒。”瞿亚玲说。
虽然不那么能说会道,但残疾学生总能用最真诚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喜爱。瞿老师刚入校不久时,学校成立了田径队,她每天早上六点带着孩子们晨练,当时正值寒冬,学生黄文涛为了不让老师冻着手,在手工课上学会了编织手套。当凝聚着孩子爱心的一副亲手编织的红色手套递到瞿老师手上时,瞿老师的眼睛立即湿润了。
“这副手套伴随着我走过了无数个寒冬,心里至今还暖洋洋的。”瞿老师说。
在瞿老师指导下,盲人学生黄文涛曾在亚特兰大、巴塞罗那和悉尼三届残奥会的三级跳远项目中获得2金1银的好成绩;盲人学生赵继红在1984年残奥会上夺得女子B12级跳远金牌,成了中国残奥史上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残疾人选手……
北京残奥会火炬接力活动,瞿老师和黄文涛、赵继红师生3人都担任了火炬手。瞿亚玲和黄文涛还上演了师生火炬交接传递的温暖一幕。
“没有瞿老师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读书时,学校离家比较远,瞿老师每天都在我训练结束后推着自行车把我送回家,这些我都铭记在心。”黄文涛说。
目前,现已退役的黄文涛开了一家盲人按摩院,生意红红火火。瞿亚玲告诉记者,从上海盲童学校毕业的盲生们几乎都能找到工作,至少生计不用发愁。
“看着盲人孩子能健康自立地生活,是我最大的成就。”年近五旬、在特殊教育岗位上默默坚守24年的瞿老师说,“这个岗位虽然辛苦,但让我收获了感动,收获了爱,我愿意将我的一生奉献给特殊教育事业。”
(责任编辑: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