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5月,王炳忠在台大附近一家餐厅拍学生自导的电影,他正出演张爱玲《金锁记》中的男主角 |
| |
9月9日,北京四中学生课间察看选修课情况 |
| |
身着学士服的北大女生林峥 |
北京:“谈恋爱者,不加分不保送”
台湾:“初中女同学,有奉子成婚的”
“我还发现,四中的同学知道,在北京的领导面前,怎么样的分寸是可以把握的。”电话那头,台湾大学大四学生王炳忠的语速很快。
他忆起排练时让他印象深刻的一幕。台湾学生要表演一个闽南语民谣《四季红》,王炳忠最初设计的介绍词是:这是首特别的民谣,歌颂年轻人对自由恋爱的向往。
“自由恋爱”这四个字立刻遭到了四中两位同学的反对,他俩建议,把这四个字改成“追求自由、追求浪漫”。
■四中校规最著名一条:
“谈恋爱者,不加分不保送”
当记者跟四中的学生提及这个话题时,王帝笑了,他说的话,有点超越年龄的老成。
“这可以说,是出于我们长期生活在这样一种教育体制下的谨慎。我和李程都会有这样的谨慎,这种打擦边球的话,还是尽量不说为好。”
记者一时好奇,追问:倘若说了这四个字,会如何?
小小年纪的王帝回答得很巧妙:“您听说过四中的273条校规吗?其中有最著名的一条,‘高中期间谈恋爱者,不加分,不保送’。”
王帝告诉记者,在北京四中,除去一些毕业后直接去海外读书的特殊情况,历年来全年级能获得加分和保送资格的学生,可能能到20%。他说:“比例还是挺高的,尤其是有些特优秀的同学,他们可能是学科竞赛的冠军,直接被香港或是美国的大学录取了。这样的同学,如果因为触犯某条校规,而失去这么好的前途,的确很可惜。”
这毕竟是个过于敏感的话题,面对一个刚上高二的学生,记者的问题也只能到此为止。
王帝倒是很豁达:“其实,只要做一个规规矩矩的学生,就不会触犯273条中的任何一条。这校规也没那么恐怖。”
■“上初中时,听到邻班女生怀孕了”
“自由恋爱”这四个字在北京中学语境里的微妙,王炳忠并不能完全理解。
从台北建国中学到台湾大学,王炳忠一路读来,也是一路重点。
“在台湾,自由恋爱可以随便说。不管是小学,还是中学的环境。我读小学的时候,老师上课都会说,那某某的男朋友交作业了吗?国小的小朋友放了学,互相见面时,会问:你没有跟女朋友一道走?”
如果说国小的“男朋友”、“女朋友”还带着点过家家式的玩笑,在台湾,到了初中,男女生进入真正意义上的谈情说爱。
尽管现在是台湾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六七年前上高中时,自己那些“情情爱爱”的桃花往事,王炳忠并不讳言。更让人吃惊的,王炳忠还把这些罗曼蒂克的往事写进每周要交的周记,而班级导师(学校给各班配备一名班级导师,要求其批改学生周记,以了解学生学习及生活状况)的批注显然和北京中学的风格迥然不同。
“高中时,我读的建国中学是个男校。因为台湾有过去日本留下来的传统,各县市都会有些男校和女校。以台北市来讲,男校中最好的是建国中学。女校最好的是北一女中,即台北市第一女子中学。男校的男生,常常会约女校的女生出来。那时,国语老师要求每周交周记,看到我一会儿写跟A女如何,一会儿又写跟B女如何。老师就会很紧张,在后面批注道:‘不要欺骗别人的感情’;‘要小心感情出错,会玩火自焚’了。”
这位紧张的国语老师毕业于台北市第一女子中学,按照王炳忠的理解,老师是有点儿触景生情。
“我这个老师还会把我叫去,她语重心长地说:‘炳忠,我觉得你们这种很会写小说的人,都很会骗女生唉。说一些浪漫的话,就把人家骗得团团转。你不要玩弄别人的感情,要负责’。其实,我这个老师还是蛮可爱的,她以前有跟建国中学男生交往的经历,可能曾深受其害,所以反应特别强烈。她还跟我说:‘当年,老师也是被你们这样的男生骗了好多次’。”
原来,这种经常出现在港台电影中的场面,并非编剧闭门造车,而确实来源生活。
在王炳忠眼里,老师们还是会适度地劝诫同学不要早恋,但绝不至禁止。
“老师们会教导:如果对方要求你做出过度亲密的举动,你要小心防范,不要伤害到自己。或者是:大家还是以学习为重,不要让恋爱过度占用到我们生活中的时间。”
按台湾民法规定,男性18岁以上、女性16岁以上可以结婚。
王炳忠读初中时,就曾听闻邻班有这样的“新闻”:某个女同学谈恋爱怀孕了,不得已,只好中断学业,奉子成婚。
“我读高中时,邻居也有女生发生这样的事。她匆匆结婚,没法念大学。其实,这个女孩子高中时学业也很不错,可惜后来也是离婚收场。毕竟,太年轻就决定终身大事,也没看清对方是否适合自己,后来其实走得蛮坎坷的。”
说到这样的往事时,王炳忠收敛起“文艺青年”的浪漫情怀,倒有了点他那篇反思文中的严肃口气,“台湾这几年开放太快,‘未婚生子’、‘未婚同居’也越来越成为社会讨论热点。凡事过犹不及,还是中庸点好。”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