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8月份286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创下历史新高,商业银行将再度面临流动性充裕所带来的存款激增,但在贷款市场上,它们或将遭遇“信贷需求下降”和“贷款难放”的双重困扰。
信贷需求下滑 “已经很明显了。8月份我们就没审几笔新增贷款。
”山东省内一家城商行的公司部负责人昨日对记者表示。据其介绍,行内已经为此召开专门会议,寻求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营销。“但现在看,常常是我们找上门,人家不愿借贷。”该人士称。
他表示,从情况来看,主要是经济下行导致企业经营压力加大,很多预先规划的投资被叫停。“如果没有相应的财政政策配套,比如加大对国家扶持产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财政投入,企业预期销售疲软,经营的一些成本不能被消化,风险不能减少,那么它就不会扩大或维持生产。所以,光解决钱的问题并不行。”该人士说。
记者随机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一些银行信贷部人士中调查显示,贷款需求正在呈现见顶回落的态势,今年一二季度,以往经常需要加班加点审批贷款申请的情况正在减少,寻找好项目的难度正在加大。其中,珠三角地区的回落要更明显一些。
不过,尽管长三角的情况要好一些,但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各家中资银行也普遍面临到了有钱难贷的困局。“我们这还好一点,但我估计周边一些支行今年的信贷计划可能难以完成。”某国有大型银行江苏一家县级市支行的公司部负责人向记者称。
据其介绍,尽管目前辖内一些民营企业的信贷需求仍然旺盛,但该行当地分行内部已经明确要严格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而重点倾向于一些国有大型企业。“有的民营企业虽然资本规模也比较大,但经济不好的时候,它们毕竟不像国有企业抗风险能力强。”该人士说。
不过他表示,这样一来并没解决问题。由于几大行都盯着这些客户,而且经济下行,企业控制新增产能,另外这些企业自己资金实力比较强,因此其贷款需求也并不显著,从而总体上造成信贷投放压力较大。
贷款额度“用不足” 一家股份制银行浙江分行的信贷部人士也向记者称,总行对于信贷投放的要求目前更倾向于强调风险,例如纺织业、房地产业等领域的贷款正在按要求比例进行压缩;同时总行也对部分特定类型的客户的信用风险进行了强调,对它们的贷款申请要从严审批,以及实行总量控制。
由此而引发的一个事实可能是,尽管此前监管部门调增了商业银行全年贷款额度,以用于重点支持小企业、“三农”、灾后重建的贷款需求,但经济体本身活力的下降,银行从控制自身风险角度出发,贷款额度或许已从之前的“不足”而悄然转化为“用不足”的局面。
对此,海通证券最近一份研究报告也指出,从银行公布的中报研判,许多银行的贷款利率和协议存款利率明显下降,这或许暗示经济体的货币需求在下降,进而说明经济降温明显。报告进而指出,受需求下降影响,银行业贷款利率继续走高的空间已非常有限,银行不仅在保持盈利能力方面遭遇不小阻力,同时在资产质量方面也将面临更多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也向记者指出,现在讨论“紧货币”已经意义不大,即便央行现在放松,银行的信贷收缩的态势也已成为定局,未来银行面临的已不再是紧信贷指标约束,而是信贷指标无法用足的问题,银行贷存比很可能进入了一个快速下滑的时期,资金运用压力加大。(记者谢晓冬)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