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莠不齐是“文学民主“的代价
我转引两个,我们来听一听作协主席铁凝说的话,很有意思,正好就在一个月前,他当时说,作家要耐得住寂寞,他要鼓励和倡导。
我理解王蒙老先生文学民主这个概念,终于他不是一个作协主席副主席或者知名作家可以拥有出版的机会,每一个人因网络都拥有了跟读者见面的机会,虽然表面上看质量层次不齐,但是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机会。
主持人:
但是我也看到有些评论,比如像网络文学,从它的形式上来讲,从它的写作方式来讲,从它的承载平台来讲,从读者本身的群体来讲,是和传统的文学是不一样的,在某种程度上大家会觉得,在一定时间里面,形式可能会决定内容。
白岩松:
可是我认为好的文学、最后伟大的文学他们是殊途同归的,前不久我正好看到了一篇很长的文章,回顾了网络文学十年,因为恰恰是在十年前的时候,《第一次亲密接触》拉起了媒体上开始用网络文学这样报道的空间,但是十年走下来发现,通过网络文学曾经在十年前诱发了大家那么大的期待的,但是到了十年后却没有那么大的成果,而且往往现在衡量一个在网络上取得了成功的作家,最后还是要看它变成出版物的时候究竟销量、版税等各个因素等很多的方向。
所以我说,我们现在可以理解,OK,它就是一个发布的平台,但是它改变了很多东西,比如说纪实等等。另外,我觉得对于很多作协主席和副主席,我们也因为这次它的落地,我觉得很好,可以改变一下是不是一定作协的主席和副主席作品就一定好,美术家协会的主席和副主席就一定好。我转引一个十几年前我采访当时的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主席启功老先生,当我问到这几个问题的时候,他的回答很精彩,他说,我当书法家协会主席,缺席判决,我出差了,他们就把我选上主席了,他说选上主席之后坏了,我的字写的没以前好了,因为写得太快了,要的人太多,他说好多人说,你当了书法家协会主席之后琉璃厂净是你的字,因为好多是假的。老爷子很逗,他说我去看了,真有好多比我写得好的,但是干嘛用我的名字。
我觉得在老人很幽默的言语的背后也透露了一种,叫讽刺或者叫批评或者怎么样,我觉得这次带有商业行为,也会使我们将来更多是用作家去衡量,而不是仅仅是他是官员或者怎么样。作协主席首先应该是一个好的作家,而且应该很长时间都是一个好的作家,我也不认为一定浮在畅销榜上的作家就一定是好作家,我觉得要给读者时间,要给作品时间。
主持人:
我们能不能在这儿预计一下,对于这几点来讲,从网站也好,从作协主席也好,从网络的读者也好,大家下一步可能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局面,比如我看到有些评论,说这些作协主席到网上就等着挨砖拍吧。对于这些作家主席除了能够得到很多人的认可,可能也会得到一些批评,我们能不能有预见性的分析一下这三个方面?
白岩松:
我觉得可能是一个两头热中间比较淡的过程,什么意思呢?就是最近这两天,因为刚刚开始,媒体的报道也很多,大家的推广,促销的力度也很强,也许点击率也很多,大家会很热闹,但是在中间的阶段可能就会淡下来,我们还会有真正的喜好文学作品的人,有人说,现在是一个传统文学很落寞的时代,我完全不同意这样的看法。之所以有70年代末和80年代那样一个文学火爆,那是因为跟前面的贫瘠期相比较,它产生了那种轰动效应,但是就像我们喜欢大米和急缺大米的时候,是因为它急缺,不一定是一个特别好的时代。现在你看,《当代》、《十月》、《收获》、《中国作家》等等刊物全有定期的长篇小说的专刊,而且很多杂志也出了中篇小说的选刊等等,在报刊上占据的报刊架越占位置越大,报纸上也有很多这方面的栏目,我觉得它回到了正常的位置里面。因此,好的作品人们还会在日常生活中去选择,而到了明年6月份的时候,该揭晓了,又会重新成为一个热点,大家可能又会关注到,这个作协副主席赢了,那个副主席怎么怎么地,但是半年它也就过去了,文学有自己的角度……
[上一页] [1] [2] [3] [4]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