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扬州9月12日电 :(作者 刘恋高钱华栋)“我感觉到自己的知识面广了,待人接物更加成熟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也更开阔了。”大学生“村官”李雨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我们好比种子,农村好比土地,我要在这里生根、开花。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此事具有长远战略意义。”
两年来,江苏省已选派近三千名大学生村官奔赴农村一线。全省各地相继出台政策,支持他们的工作,为他们搭建展现自己和提高自己的“舞台”。
去年,毕业于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法学专业的李雨轩,响应党中央,江苏省委、省政府选聘大学生到经济薄弱村任职的号召,在家人不理解,朋友不认同,周围还有很多质疑的眼光在看着。但她还是毅然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满怀激情地奔赴新农村建设第一线,来到了灌云县下车乡前门村担任党总支副书记。
“刚做“官”时,由于语言和生活习惯的差异,加上专业不对口,所学东西用不上,自己感觉“官”不好做,有点力不从心,工作几乎是束手无策。”李雨轩对记者坦城地说,当我们决定踏上"村官之路"时就已经准备为自己的选择付出汗水和泪水。所以,再多的苦和累我要咽进心里,虽然一切都不容易,但我决不言弃。
一年多的“村官”经历他感到,目前,大学生“村官”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所学知识与在农村实际工作的差距。因为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很快和农民沟通和建立感情。
如何破解这难题?她介绍,母校扬州大学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启动了“源头工程”,特地组织专家团前往,与去年赴苏北经济薄弱村任职的近百名毕业生所在的县(市)建立广泛联系,把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作为一项共建工程,从思想政治、技术指导、咨询服务等三个方面实施对接,调查村官们的所求所需,并为每名村官配一名农业技术、管理专家,帮他们解决实际难题。同时该校又开通了“村官网上远程指导”系统,由学校组织教授、专家组,在网上为他们提供即时指导。
她欣喜地告诉我们,去年在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鼓励下,她带头和几个村干部规划建设了四百亩的蔬菜大棚,大力发展水果、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逐步优化了产业结构。然而,在新建起的蔬菜大棚里,西红柿刚刚结出鸽蛋大小的青果,长势有些“萎靡”,不知道怎么回事。这时她向母校专家发出求助信息。蔬菜专家李良俊亲自从扬州赶到灌云,在大棚里李良俊博士俯下身看了看果实,又看了看根茎,一下看出了问题:“人工授粉要注意把握时机,必须在花朵呈淡黄色、花蕾初放时,用浓度适当的增长调节剂"点花"授粉。人工授粉迟了,结果率就会降低。”李雨轩和站在身旁的村民连连点头:“这个技术太关键了!怪不得这几株不结果,原来是人工授粉迟了。”
谈到如何做好“村官”时,有一年多“村官”经历的她,清醒地认识到,首先要定好位,多向当地村干部请教和学习;其次要展好长,充分展示使用掌握的知识才能;三要练好功,向实践、向人民群众学习。同时要做好农村工作的“五员”,即“村级制度的创建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普法教育的宣传员”、“电脑知识的培训员”、“文书材料的撰写员”。
对在校的学弟学妹们有什么好的建议时,她说,要为“深入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做好充分的准备,争取以后也能到基层、在农村的广大天地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责任编辑: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