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3岁的于顺德高大、俊朗,讲话有条有理,素有“儒商”之称。他曾任永煤集团城郊矿副矿长,2004年受命远赴贵州黔金煤业开拓市场,现任永煤集团永贵能源董事长、总经理。
如履薄冰的启航 作为进军贵州的第一支力量,于顺德深知此举关涉整个永煤集团的形象。
“如果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来形容我当时的心情,是最恰当不过的。”于顺德回忆说。
贵州素来“天无三日晴”。矿区内到处是没脚深的污泥,胶鞋一连几个月也脱不掉。6个人挤一间低矮潮湿的石棉瓦工棚,四处透风,还经常停水停电。当时,矿区内没有热水锅炉,职工升井后只能用冷水洗澡。
还有精神上的孤寂。特别是一些年轻职工,想家又不愿多说,当家中有事、自己远隔千里插不上手的时候,只能偷偷抹泪。
尽快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于顺德以最快的速度建造了一批高质量简易房;从河南聘请了厨师,让职工吃上可口的家乡菜;与当地派出所联手组建保安队伍,迅速优化了矿区治安环境;为解决员工想家问题,为每一位外派员工每月补助适当的手机话费,每周六都组织文艺晚会,活跃文化生活。
安全是职工最大的福利 建矿之初,队伍组建异常艰难,队伍的安全素质更是堪忧:
大部分人不识字,没技能,从未干过挖煤的活,安全理念更谈不上。有一次下井,于顺德看到十几名下班工人,跟在矿车后面升井。皮带运转的信号铃一响,他们竟都跳到皮带上!
为让队伍尽快成熟,他带头到区队给工人讲课,到工作面做示范,手把手教他们操作,有时一天甚至下两次井。为遏制违章操作势头,他推行了安全隐患计件工资制,让所有职工认识到“搞安全能挣钱,搞好安全能多挣钱”。
在贵州建煤矿,最大威胁是瓦斯。
在瓦斯治理上,他一方面注重积累数据,摸索规律,一方面加大安全投入,并四处取经,不惜重金请专家学者到现场指导。
为确保万无一失,对每一个施工环节都制定周密的组织措施。每次施工前,他与技术人员都要对措施进行详尽研讨。好些个夜晚,等于顺德与技术人员探讨完,才发现东方已经破晓。
矿上中层干部绝大多数没有管理高瓦斯矿井的经验。于是,他多次到贵州大学联系,终于达成联合办学协议——矿上60多名学员走进了贵州大学课堂。
他注重管理,要求所有员工做事须迅速、准确、统一。在处理无计划停电等突发事件时,以秒计时考核,要求三分钟到岗,三分零一秒都不行。从2005年4月制度推行起,黔金矿再没发生过因停电引起的瓦斯排放事故。两年来,矿上未出现一起轻伤以上事故,在贵州的高突矿井中堪称奇迹。
对此,于顺德说:“毕竟,安全是煤矿职工最大的福利!”
用感恩的心回报社会 在远离永煤本部的贵州搞煤矿建设,外部环境尤为重要。有许多企业对外投资,都因与地方政府及群众的关系紧张半途而废。
从奔赴贵州那天起,于顺德就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为此,他要求所有员工,不论在任何场合,都要低调,把自己当学生,虚心向当地人学习;要把黔西当故乡,用感恩的心把回报社会当作企业和自己的责任。
2005年春天,当他了解到当地金坡乡还有许多孤儿上不起学时,就在全矿范围内组织并带头为失学儿童捐款,使20多个孩子重返校园。2006年初,当他得知黔西不少品学兼优、家境困难的高中生面临失学时,再次组织了“一帮一”助学活动,共有52名同志慷慨解囊,捐助资金5万余元,为52名贫困高中生解除了后顾之忧。
正是这种谦虚谨慎、积极融入当地社会的真诚态度,感动了黔西的父老乡亲,赢得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也为永贵能源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短短4年时间,永贵能源已迅速成长为贵州煤炭系统企业综合实力第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