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重庆街头一名身穿执法队员制服的城管,坐在收售手机的小摊前,跷着二郎腿与旁边的小贩聊天,被网友拍照后将照片发到网上。重庆南岸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对此事进行调查后认为,该城管队员“缺乏工作责任心,未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在工作期间不作为,在群众中的确造成了不良影响,损害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形象”,决定对其予以开除。
城管人性化执法究竟有多难 乾羽
如今的城管真是难做。如果在执法中使用强制力,会被公众“世说新语”为,“专门欺压租不起商铺、办不起执照的商贩以及其他弱势群体的社会组织”,如果在执法中过于温情———如新闻中描述的与摊贩“打成一片”,又会导致市民不作为的质疑和部门开除的处罚。作为与底层商贩直接对话的管理者,作为城市形象的维护者,他们到底该怎样执法才能获得社会的一致好评,才能在城市形象与商贩利益、市民利益之间实现平衡?
有人说,人性化执法不就行了吗?的确,人性化执法与强力执法不同,不会因为执法的实际需要乱用强制力,不会不问青红皂白将商贩打翻在地,类似的行为媒体已经报道太多,我们当然期待着城管在执法时能够做到彬彬有礼,保持绅士风度。同时,人性化执法也不是徇私枉法,不是消极执法,而是在法律与制度的框架内,以人性化的手段实现执法,在执法的时候最大程度地顾及执法对象的利益与尊严。因此,人性化执法与新闻中的那个“跷腿城管”不同,不会被质疑为不作为,也不会遭致开除。显然,人性化执法是更高层次的执法。
可是,人性化执法到底该由谁判断呢?我们看到城管在执法时耐心劝说,毫不焦躁,似乎他们的执法就是人性化了,至少与那些拳脚相加的城管相比是人性化了,但对于那些街头艰难讨生的小商小贩来说,他们是否就会觉得温情的执法就是人性化执法呢?我曾经在公交站台旁,目睹过城管对早点商摊的人性化执法。他们劝那些做早点的摊贩离开,一位年迈的阿姨一边给赶早班的乘客做早点,一边默然地说:别催我了,让我卖完这个煎饼。城管也是好脾气,没有动粗、没有动手,阿姨低着头默默地做着早点,然后低着头一个人推着车慢慢离开。
我当然知道,露天的早点可能不卫生,也知道站台旁的摊点影响到了市容,可是我知道在那些摊贩被城管劝离时,他们的心中恐怕想不到人性化执法的概念。因为,他们是被执法者,被执法的后果除了城市的市容得到了美化之外,还有他们的生计可能出现问题。也正是这个原因,在“跷腿城管”被开除的新闻网络跟帖中,人们才会同情那个“跷腿城管”,说他比那些粗暴的城管要好得多,人性化的多。可是,城管必须是执法者,是城市市容的维护者,他们到底该怎样执法才能做到恰如其分呢?
其实,城管的执法难题是需要行政善意去化解的。在2007年2月份,上海出台了一份《城市设摊导则》。导则规定:市区部分路段经市民同意,可设置部分便民类摊点,对马路摊点不再一律封杀。但是对于影响交通、算命占卦和夜排档等无证摊贩则坚决取缔。上海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这样的城市都有雅量去容许马路摊点的存在,可见马路摊点并非城市市容的污点,并非不能疏导只能取缔。而在疏导的理念下,城管的工作也会好做一些,他们不会与执法对象发生直接的利益冲突,也不会因为无法被理解而遭埋怨。也许,管理之外,不忘对商贩的引导与服务,才是所谓的人性化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