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人民日报社记者田俊荣
时 间:2008年9月17日(星期三)上午9:00
地 点:人民网
内 容:今年,国际环境发生了很多的变化,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以后世界经济走势逐渐让人捉摸不定,这也对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增加了不确定性,如何来认识世界经济形势,进而把握我国当前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以及相应经济政策呢?今天人民网请到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社科院货币研究室主任彭兴韵两位专家,请他们来为大家解读这些经济现象。
人民网:9月17日上午9时,人民网将邀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社科院货币研究室主任彭兴韵两位专家谈中国货币政策及经济走势,敬请关注。
人民网:今年,国际环境发生了很多的变化,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以后世界经济走势逐渐让人捉摸不定,这也对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增加了不确定性,如何来认识世界经济形势,进而把握我国当前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以及相应经济政策呢?今天人民网请到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社科院货币研究室主任彭兴韵两位专家,请他们来为大家解读这些经济现象。
主持人 :各位网友,上午好。欢迎关注人民网“经济热点名人访”节目,我是本期节目主持人人民日报经济部记者。这两天国内外金融市场可谓热点纷呈,在国外,美国正在遭遇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有人形容是雷曼破产、美林“卖生”,国内出乎市场的预期,央行闪电般下调了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如何解读这些金融热点,金融现象,今天我们请到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和中国社科院货币研究室主任彭兴韵两位专家,请他们为大家解读金融热点,首先请两位专家和网友问个好。
张燕生:各位网友好。
彭兴韵: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 :大家知道前天央行采取了措施,市场上形容是“二率齐降”,下调了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同时下调了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和汶川地震灾区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央行为什么要实行“二率齐降”这样一个货币政策的调整?
张燕生:采取这个政策的调整,核心的问题一个方面确实是外部冲击,尤其是美国次贷机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而且我们会发现,不可预见性的爆点时不时的爆发,因此在国内和国内产生了投资者和一般百姓的恐慌心理,不知道外部冲击发生了什么和对中国有多大的冲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在信心方面和预期方面,可能会出现问题。另外一个方面,从中国经济的角度来讲,也就是说目前的经济形势还是不错的。也就是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经济增长都是在可控的范围之内,都是在潜在GDP和自然通胀率上下的合理的区间内,也就是说我们的经济形势总的来讲还是不错的。但是从微观的角度来讲,确确实实,去年我们的宏观调控手段出台的措施不断,包括我们调整了出口退税率,包括我们实施了减顺差的一系列措施,包括我们对于货币信贷采取的一系列紧缩性的措施,也包括对价格这些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
张燕生: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实际经济面的情况反映,银根比较紧,因此我们说当银根比较紧的时候,从人民银行来讲,也就是说我们中国的货币当局来讲,在实质银根比较紧的方面稍微放松一点,缓解一下目前银根在一些地方,比如中小企业,比如我们的灾后重建的地区,银根和流动性贫瘠,在这种情况下采取结构性的调整措施,我认为是非常必要的,而且非常及时。
彭兴韵:我觉得刚刚张所长都讲了一下这次利率、准备金率调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做出调整的必要性。另外一个方面,我觉得还有一个,就是长期的一些改革措施,这一次政策的调整创造的一个非常好的条件。这个条件最主要的就是我们在一个月左右,国务院新颁布的外汇管理条例,已经正式取消了企业的长期结汇的制度,因为我们知道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从2006年的12月份以来,它已经完全的转变成了一个冲销我们的国际收支,和整个顺差和资本的流入导致中国国内的流动性扩张的工具,在我们取消长期结算汇率的机构,我们的贸易顺差,其实还有一部分的资本流入,因为现在美元的升值周期,其他货币在贬值,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的企业和居民,我们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当中,对外币资产的投资或者持有的热情会比以前要高很多,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国际收支的变化对国内流动性的扩张压力没有那么大了,这种情况下,为我们人民币准备金率的调整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
主持人 :现在市场普遍解读是这样,下调贷款利率主要是为了减轻企业的负担,因为企业今年的日子确实不好过,有人形容是三率两降:汇率、利率、出口退税率,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提高,所以适度减轻企业的负担,结构性的下调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市场普遍解读也是结构性的松动货币政策,给需要资金支持的中小企业、灾后重建,给予信贷支持,两位觉得是不是这样?
张燕生:我很同意你刚才说的解读,你很强调结构性的。我刚才已经讲到,虽然世界,尤其是美国的次贷危机确实形成的外部冲击很强,但是从中国的基本面应该看到,问题不少,但是基本面还是不错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采取结构性的措施,而不是总量型的措施,这个时候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我觉得在目前的宏观调控的背景下,是一个非常好的正确的组合,它体现了一个弹性,体现了一个调控的空间。有时候可紧可松,大方向不变。你刚才讲的这个我非常同意,是结构性的。
张燕生:因为确确实实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进行了很多的调研。确确实实我们现在发现中国到了一个新的时期,这个新的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比较优势变了、贵了,人民币汇率贵了、劳动力贵了、土地贵了、煤电油运贵了,所有的东西都贵了以后,企业就要求生产更贵的东西,生产更贵的东西就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更多的技术投入、更多的市场投入、更多的人才投入,所有的这种调整性的投入、结构性的投入是需要大量注资的,在这种情况下,宏观调控和企业结构性的转型升级结合到一起,遇到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结构性的投资很紧。因此,很多实际上从去年下半年地方政府在这方面采取了很多的举措,缓解企业的流动性不足、投资性不足、资金不足的问题。
张燕生:你像我到江苏调研,江苏的国税局采取的措施,就是提前退税,当你出口以后,过去三个月的周期,现在缩短到一个月的周期,只要你的东西一出,我马上把你的退税资金到位。过去是先征后退,现在是提前退。退的目的是为了缓解企业的资金不足。像浙江的宁波,也是这样的。宁波的市政府拿出了3亿,解决这些民营中小企业的投资紧张、融资难的问题,很多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也都采取了千方百计的解决在宏观调控背景下、外部冲击的背景下进行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加速它的头寸的资金和资金周转。在地方政府,在企业自强,在这个背景下,中央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也都是配合的,也都是引导性的,包括这次的降息,包括财政出台的35.1亿的资金来解决中小企业目前所面临的一些困难,这些困难都是结构转型的困难。所以我觉得你刚才讲的是抓到了问题的要害,就是结构性的问题,要用结构性的措施来对症下药。
(责任编辑: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