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沙9月17日电 题:为了孩子的明天——记长沙市开音听力语言康复中心的特殊园丁
新华社记者李丹、陈黎明
人们都说二十多岁是浪漫的年龄,对于25岁的特教老师张微来说,她感受到更多的是责任。
日前,记者来到了位于长沙市天心区的长沙市开音听力语言康复中心。
走上四楼,远远就听见聋儿训练教室里传出的张微老师的大嗓门——她正在教聋儿发音。只见张微手拿一片纸放在嘴前,一遍一遍地演示发音,接着让孩子们试验。当孩子发声的气流冲动了纸片,张微便竖起大拇指说:“你真棒!”
长沙市开音听力语言康复中心是一所专为自闭症儿童、听力障碍儿童和其他发育障碍儿童提供语言康复训练的机构,目前在这里学习的有100多个2岁至8岁的孩子,其中有56个聋儿,36个患有自闭症的儿童。张微所带的班级是聋儿班,班里有6个孩子,其中4个孩子都有听力障碍,需要借助“耳蜗”才能勉强听到声音;另外两个孩子一个患有先天性偏瘫,另一个大脑发育迟缓。
“聋儿大多是先天性的,也有一部分是由于后天用药不当所致。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数家长只是等着孩子长大后上聋哑学校,许多人不知道,聋儿其实是可以通过训练康复的。借助助听器,90%的聋儿都能完全康复,康复训练后可以正常地上学。”张微说,“2岁至7岁是康复训练最佳时期,如果聋儿不能受到康复训练,一辈子都将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
为了不让孩子们养成读唇语的习惯,张微上课说话时都总用手捂住嘴巴。“他们听不到,但记忆力并不差,所以我们用形象教学,让他们感到声带的振动、气流的冲击。”张微说,“孩子们喜欢打手势,就得改掉他们的习惯,要让他们真正用耳朵去聆听这个世界哪怕是很微弱的声音。每天8个小时的发音训练,哪怕喉咙都喊哑了,但孩子们使出全身力气发出的每一个音都让我开心。”
在张微的引导下,现在班里的孩子们也能做流利的自我介绍,和正常孩子一样做游戏。在教室的门上张贴着张微拟定的聋儿康复训练一周教学计划,上面详细记载着她每天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只要孩子们一天学会一个词语,都能让她开心不已。
在位于三楼的自闭症训练教室里,老师们正在一对一地教孩子们识字。22岁的陈婷毕业后到这里当了一名特殊教师。她告诉记者,自闭症的孩子刚开始训练的时候一上课就会大哭大闹,他们很不适应这里的环境和离开父母的生活,对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不会有反应。训练过程更是艰难,常人毫不费劲能发的“a(啊)”音,陈婷却要教自闭症患儿重复练习成千上万次。一名2岁的小男孩来到这里一直玩手指不说话,在语言统合训练中,基本没有正常儿童的配合度和口型模仿能力。陈婷只得压下发音训练,先从矫治孩子的行为习惯入手。她用孩子喜欢的玩具、食品诱导和鼓励孩子配合老师。4个星期后,孩子开始不哭不闹,可以配合老师了。现在上训练课的时候,老师要孩子们拍手,这个孩子会主动伸出两只小手要老师帮助他拍。接下来,陈婷用同样的方法,教会了他跺脚、拍肩膀、拍拍腿、拍肚子等等其他简单动作。打下这些基础后,这个孩子逐步又学会了像挥挥手告别,点点头表示答应、敬礼,自己端杯子喝水等等更多复杂动作。
记者了解到,在开音中心学习的孩子们很多毕业后已经进入普通小学学习,与其他正常孩子坐在同一间教室读书学习,享受到和其他孩子一样成长的快乐。
开音中心的一位教师写出了大家的心声:“是什么让我爱上了这个职业?是因为在不断的惊喜中,孩子向天空飞翔的羽翼已渐渐丰满,展开的翅膀也渐渐有力。我流着喜悦、宽慰的眼泪用力将他托起,推向天空,将他交给了他的妈妈;我流着真诚的泪,带着微笑祝他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窗外的阳光照进了孩子们的教室,而有了这些特殊园丁的关爱,这些特殊孩子的天空会永远充满阳光。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