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辉煌50年·回乡文化
本报记者 刘宏
5月27日晚,浮在美丽水景中半圆形的国家大剧院灯火辉煌。
来自银川22岁回族姑娘丁亚楠的心仿佛扬起了风帆,那晚她站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表演舞剧,这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原创的大型舞剧《月上贺兰》是作为奥运演出季展剧目来北京表演的。
在这部舞剧中,丁亚楠扮演一名爱上一位来自西域商队的青年纳苏的汉族姑娘海真,她羞赧、细腻的表演,优美的舞蹈动作将少女情窦初开的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那天我的心情既紧张又兴奋,能在中国最好的剧院参加这样一部表现回汉文化的大型舞剧真的非常荣幸。”从12岁起就开始练习舞蹈的丁亚楠对记者说。
“宁夏地域文化符号在剧中都有体现,比如贺兰山、黄河、沙漠、羊皮筏子、羊群、贺兰石、岩画、盖碗茶、枸杞等。而我们剧中的演员也来自不同的民族,有回族、汉族、蒙古族等。”银川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李世锋介绍说,回族是一个很内敛的民族,我们要通过这部舞剧来展现回族文化和艺术。
优美的回族舞剧,神奇的回族民间乐器口弦、哇呜,漂亮的回族传统服饰,香醇的回族传统食品……引领我们一步步走近宁夏多彩的回族文化。
汤瓶、盖碗,那些散发着古旧气息的展品在宁夏穆斯林用品展销厅大堂经理王燕如数家珍地介绍下都蕴藏着一段耐人寻味的历史。大厅的另一边,阿拉伯文书法家穆罕默德·艾布伯克勒在一旁用专用的工具在宣纸上书写阿拉伯文书法,这些文字与汉语都有对应的意思。很多穆斯林喜欢将其中含有祝福意味的书法挂在家里,这也使得这一神秘文字得到了另一种方式的传承。
银川永宁县纳家户村据说是当地最古老的回族村,该村有着始建于明朝时期著名的纳家户清真寺。中华回乡文化园就建在这个村,文化园中白色基调有着典型伊斯兰风格的建筑颇有气势。主体建筑之一的中国回族博物馆以其珍贵的文物向游人讲述整个回族发展史以及文化风情。讲解员丁波用阿拉伯语为记者吟唱了一段古兰经经文,那种富有穿透力的悠长的音调霎时充溢了整个空间,一时间所有人都沉浸在一种难以言表的美丽与感动之中。
“中国回族人口有一千万,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背景,中华回乡文化园的建设就是为了保护和彰显回族文化。”中国回族博物馆馆长雷润泽告诉记者。
据雷润泽介绍,当初中华回乡文化园初建时,消息就在全国穆斯林中间传开了,还在建设的时候,甘肃、新疆、陕西、山东、河南、东北等地的回族人就闻讯赶来,看到这样一个展示回族历史文化的基地,他们非常高兴,有的还将自己家传的文物带来捐给了博物馆。
“消息传到国外穆斯林国家后,许多学者、官员都来看过。”雷润泽回忆,在一次宁夏召开的商贸洽淡会后,参会的伊斯兰国家驻华大使纷纷坐车过来,阿曼、科威特的驻华大使表示要向博物馆赠送展品,三个月后就将展品和礼物送了过来。
清真寺里悠远的颂经声,回族村里披着白色头巾的老奶奶,头戴白色帽留着长胡子的老爷爷,为我们表演口弦的年轻回族女孩……宁夏不经意地透露着古老的回乡文化,而这文化正籍由国家的保护和传承而使得宁夏这块美丽的土地更加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