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长王燕文:中国大运河申遗,扬州责无旁贷,担当其维护、复兴运河文化的重任。作者 崔佳明
中新网扬州九月二十日电 题:中国大运河申遗 扬州责无旁贷
——专访扬州市市长王燕文
记者 崔佳明
“中国大运河申遗,扬州责无旁贷”扬州市市长王燕文在此间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如是说,千年扬州城与古运河同生共长,命运息息相关,对于运河,扬州人当怀有感恩之心,且需担当其维护、复兴运河文化的重任。正如文化部前任部长孙家正有一句名言:“运河不是"生母"就是"乳娘"”。
记者了解到:法国的米迪运河修建于一六八一年,全长仅二百四十公里,一九九六年就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中国的京杭大运河全长一千七百四十七公里,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却仍然没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已成为许多中国人的一个不能释怀的梦想。去年,国家文物局确定“中国大运河申遗办公室”设在扬州。
再过五年到二O一三年,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王市长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这是我们的目标。同时她也表示,大运河申遗是流域申遗,需要沿线八省三十三个城市的沟通协作,为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而共同奋斗。
王燕文说,扬州位于长江与大运河交汇口,曾经是中国大运河上最繁华的商业大都会,以古城、古运河"两古",瘦西湖"一湖"名闻天下,扬剧、评话、玉雕、漆艺、淮扬菜等非物质遗产灿烂,自古就是东西方文化交融之地。早在唐代,扬州已是万商汇集之地,堪称中国各大城市对外开放的率先尝试者。
她感慨道,昔日唐代鉴真大师六次东渡,从古运河出发把中国的宗教文化、医药文化、建筑文化等传到日本。宋代、元代,普哈丁和马可·波罗等不少外国人经由运河来到扬州,从事商业、旅游或宗教活动。中外历史名人的开放胸襟和风骨,也成为今日扬州敞开大门、走向世界的精神动力。
历史上的扬州因水而兴,今天的扬州因水而灵。她指出,为政之要在于治水。这几年扬州抓住“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建设水景观、弘扬水文化”四个关键,斥资数亿,实施古运河综合整治工程。
她以女性独特的敏锐目光,关注扬州千年古城的保护、水环境治理、人文景观的复兴,将运河沿线产业定位为生态高效农业、现代物流和信息服务业。这样有利于环境的改善、百姓生活的提高,实现人与水、自然的和谐共生。
与此同时,注重挖掘和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着力打造文化博览城。她说,用十五年的时间扬州建设一百个博物馆。目前,已经建成扬州博物馆、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扬州唐城遗址博物馆、扬州汉广陵王墓博物馆、史可法纪念馆、扬州水环境博物馆、扬州工艺美术馆、扬州城门遗址博物馆等四十多个。
下周扬州就要举办第二届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作为东道主,王市长备感兴奋,她介绍说,我们把运河、文化、城市三个元素结合起来,构建一个世界各著名城市交流、沟通的平台,共同探讨运河文化、水环境、人居环境与城市发展等课题,引进国际先进理念和成功做法。促进扬州旅游产业、城市文化的传承、城市形象的塑造和城市人居环境的提升。
谈及“运博效应”时,她坦言,至今世界只有中国扬州举办过“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运博会的成功举办,有力推动了扬州的发展速度与力度,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动力。同时也促进中国大运河,以及瘦西湖和扬州历史城区的申遗工作。它更给扬州人带来对城市的新认知、新理念、新理想。
对于扬州未来的发展,女市长的回答既直白又深刻。坚守城市个性,彰显特色、突出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用自身的优势推动着文化的新突破,打造经济的新增长点。王燕文认为,扬州古城、古运河的保护和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从目前发展来看,扬州具有重新崛起的潜力,依托其开放、包容、创新且精致的人文精神,未来有望再度复兴。
(责任编辑:孟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