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9月20日电(记者任会斌)霜冻、旱灾、内涝、疫情……记者从中国保监会内蒙古监管局获悉,2008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进展较快,承保的小麦等农作物面积和能繁育母猪、奶牛头数大幅扩大。
作为全国首批6个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地区之一,内蒙古自2007年启动试点以来,政策性种植业保险和能繁育母猪、奶牛保险等业务都取得了突破,农牧业“靠天吃饭”的状况正悄然发生改变。
据中国保监会内蒙古监管局局长智鹏飞介绍,截至今年8月底,内蒙古种植业政策性农业保险共承保小麦、大豆、玉米、油菜、葵花等作物面积4520万亩,承保能繁育母猪、奶牛等畜禽41万头(只),实现保费收入10.42亿元,同比增长564.05%,共有287万户农牧民获得了风险保障。
“今年一过春节就把保险费交了!”内蒙古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镇杨家壕村村民杨侯祥告诉记者,去年初,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以每亩2元钱的标准给种的玉米投了保险,不料当年春天当地遭受了严重的冻灾。令他欣喜的是,冻灾发生后,承保的保险公司每亩赔付了34.8元。
与杨侯祥一样,今年,尝到甜头的内蒙古农牧民交纳政策性农业保险费的积极性有了较大提高。智鹏飞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内蒙古保险公司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赔付额已达到1332.81万元。
(责任编辑: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