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宁夏中卫市西行16公里,便到了名闻遐迩的沙坡头。几十年前,伴随着中国第一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的开通,这个处于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毫不起眼的弹丸之地骤然间令世界瞩目———这里诞生了人类治沙史上的奇迹,中科院兰州沙漠研究所中卫治沙站研制的麦草方格和五带一体的治沙方法让列车安然无恙地在沙海间穿行。
如今,在这个“全球环保500佳”的引领下,宁夏全境正在经历着它当年经历的一切,一个山川秀美的新宁夏渐渐呈现在世人面前。
“山变绿、水变清、地变平、路通畅”见证着宁夏退耕还林后的巨大变化。自2002年启动退耕还林试点以来,宁夏全区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000多万亩。仅在“苦甲天下”的固原地区,退耕还林就达460多万亩。南部山区各县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井、窖、库、坝、水保工程配套建设,营造了以林木为主体,乔、灌、草结合,点、线、面协调配套的生态网络,森林覆盖率有了大幅度提高,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一些原来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现在水不下山、泥不出沟、大雨不成灾,荒山秃岭已成为宁夏南部山区的往日记忆。
封山禁牧让宁夏中部干旱带荒漠重披绿装,久违的野花灿烂绽放。畜牧业在宁夏的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过度放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昔日大片的天然草场沙化成不毛之地。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沙子满地跑,沙丘比房高。”饱受风沙之苦的群众如此形容道。2003年5月1日,放牧业在宁夏成为历史。实施全面禁牧后,宁夏有关部门加强了草原的维护和管理,采取封育、飞播、造林相结合,乔、灌、草合理配置的措施进行绿化,沙区植被逐渐恢复,林草资源不断增加。几年来,累计治理沙化土地46.7万公顷,沙化面积由上个世纪70年代的165万公顷减少到118.3万公顷,在全国率先实现土地沙化趋势整体逆转,完成了从“沙进人退”到“沙退人进”的历史性转变。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工业污染也给宁夏人留下了惨痛的记忆。2006年,治污减排被列为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要点。自治区政府明确提出节能减排的“十条铁律”和经济建设坚持做到不占用耕地、不增加黄河取水量、不突破环境容量的“三不”原则。近5年来,由于加强了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污染治理,强化了对城市污水处理厂、饮用水源地的环境监管,黄河干流宁夏段水质逐年好转,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在几年内省界断面水质提高一个类别的省区之一。此外,宁夏对电石、铁合金、焦炭等行业进行专项整治,改造、关停、淘汰了一批污染严重的企业,全区大气质量明显好转,国家重点考核城市银川、石嘴山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分别达到317天和29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