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人员在海上进行“神舟”载人飞船搜救演练■新华社发 |
神七完成最后一次船箭地联查
火箭即将加注推进剂 飞船和首区测控通信系统状态全部固定待命发射
新华社电(徐壮志、李宣良、王艳梅)神七任务发射场区最后一次船箭地联合检查,23日10时30分顺利完成,标志着飞船发射已进入倒计时。
9时,东风指挥控制中心、测发指挥大厅座无虚席,各系统专家和岗位人员严阵以待。0号指挥员开始调度点名,收集火箭、飞船和地面系统状态准备情况。
发射场系统总指挥崔吉俊介绍,船箭塔组合体经过1500米的铁路运输,从技术区垂直转运至发射区后,环境发生了改变,船箭状态如何,各系统是否匹配,电磁环境是否兼容,需进行全面“体检”。
|
最后一次船箭地联合检查,是在箭地连接状态下进行火箭全程模飞,主要检验火箭从点火起飞到飞船入轨所有飞行动作和指令的正确性与匹配性,考核火箭、飞船和首区测控通信系统之间的协调性。
10时30分,船箭地联合检查顺利完成。经过全系统质量评审和任务指挥部的审议,火箭即将转入推进剂加注,飞船和首区测控通信系统状态全部固定,待命发射。
权威发布
神七飞船将承担六大任务
新华社电 负责神七飞船和长征二F火箭研制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新闻发言人贾可23日说,神舟七号飞船主要承担六大飞行任务。
贾可说,神七飞船承担的任务主要有:完成航天员出舱活动飞行任务;在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与工作条件;为有效载荷提供相应的试验条件;确保航天员和回收的有效载荷在完成飞行任务后,安全返回地面;飞行过程中,一旦发生重大故障,在其他系统的支持或航天员的参与下,能自主或人工控制返回地面,并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记录与飞船有关的数据。
贾可说,为确保这次载人航天飞行万无一失,针对飞船上升段、飞行段、出舱活动段和返回段可能遇到的各种故障,研制团队共考虑了185种故障模式;其中,出舱活动段设计了31种故障对策。
解读
发射为何选在9月底
新华社电 神舟七号飞船选择在9月底发射,是经过航天专家综合多种因素严密计算的结果。那么,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时间究竟是根据什么确定的呢?
第一,要考虑载人飞船上的太阳电池帆板受到充足阳光的照射。载人飞船上的电源主要来自安装在飞船两侧的太阳能电池帆板,发射时机必须保证太阳电池帆板展开时,飞船恰在地球受到太阳照射的一面。
第二,要满足飞船姿态测量设备的需要。飞船入轨后,要利用船上的姿态测量设备通过对地球的测量来确定并调整飞行姿态。因此,在选择发射时机时,要考虑飞船能避开太阳光辐射对姿态测量设备的影响,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
第三,要考虑飞船返回时的条件。载人飞船在轨运行的时间一般是固定的,因此确定了发射的时间也就基本确定了返回的时间。而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最好是在白天,以便于回收搜寻人员迅速找到落在地面或海洋中的返回舱。
第四,要考虑发射时的气象条件。过厚的云层对火箭发射有很大影响,尤其是积雨云对火箭发射的安全威胁很大,载人飞船发射还必须避开雷雨、暴风等恶劣天气。
揭秘
神七三大亮点:“眼睛”更亮 “翅膀”变少 “躯干”拉长
新华社电(记者 高路)“神七”飞天之际,“神七”飞船副总指挥、上海航天局局长助理秦文波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神七”与以往的“神舟”系列飞船相比,在“体态”上呈现出“眼睛”更亮、“翅膀”变少、“躯干”拉长等三大亮点。
■两部摄像机观测航天员一举一动
秦文波介绍说,由于“神七”将实现航天员出舱“行走”,这给飞船的通信环节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与“神六”相比,“神七”在轨道舱、推进舱的舱体安设了两部摄像机,用于观测航天员在舱外试验的全过程,航天员在附近“行走”等动作也可尽收“眼”底。作为首次搭载到“神舟”飞船的全新载荷,这两部摄像机在研制过程中克服了“既要减重,又要好用”的两难问题,其形态为长方体,重量比家用小摄像机还轻出许多,这两颗精巧的小“眼睛”不仅“明亮”,同时还能应对极端温度、真空、辐射、粒子等空间环境的干扰。航天员“太空行走”的画面要传到地球、传到国人眼中,离不开这两颗“眼睛”的率先探视。
■太阳帆板减少为一对
由于“神七”比“神六”携带更多的载荷,航天员增加了1名,还要带上舱外航天服和太空生活的必需品,因此飞船的能源保障至为关键。秦文波介绍说,为了减轻飞船的负重,“神七”的能量源泉、形似“翅膀”的太阳帆板,必须从“神六”及以往飞船的两对“翅膀”减少为一对。秦文波比喻说:“‘用电户’增加了,‘发电厂’减少了。这对矛盾,‘神七’最终解决了。”
■轨道舱少了16台发动机
“神七”的“躯干”,也出现了一少一多的变化。秦文波说,“一少”是飞船减少了轨道舱的16台发动机,仅保留了推进舱和返回舱的动力设备,其原因是航天员完成任务准备返回地球时,轨道舱将不再保留,而是与飞船分离,燃烧并消失。“一多”是飞船相比于过去,轨道舱内将增加一个“夹层”,这个“夹层”即气闸舱,其作用是帮助航天员在舱内、舱外提供气压缓冲,出舱前要“减压”,从太空返回后要“升压”,其原理类似潜水员进出深海潜艇时需进行水压调节。据介绍,气闸舱内有卸压、增压的设施,可以帮助航天员“排解压力”。
据介绍,由于轨道舱相关载荷的增加,“神七”飞船的“躯干”部分,也比“神六”有所拉长。
探访
神七“神经中枢”
飞控中心准备就绪
本报讯 (记者 樊宏伟 通讯员 杨冰 姜宁)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即将执行。从火箭托举神舟七号升空277秒后,一直到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从飞船入轨到精确定轨;从飞船变轨到轨道维持;从天地通话到空间在轨活动;从飞船调姿到与轨返分离;从飞船返回到落点预报,地面向“神七”飞船发出的每一条指令,注入的每一组数据,关键时刻的每一项操作,都将由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全程指挥、精确控制。
昨天,记者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获悉,目前,飞控中心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静待神舟七号飞船的发射。
■飞控大厅是航天员的“生命通道”
走进飞控大厅,正前方一个长12米、宽4米的巨幅大屏幕,一分为四,紧密相连。执行任务时,大屏幕与工作站可保持显示内容一致。以三维动画显示的立体图形,不仅可以表现火箭发射时的真实情景,还可以把航天器在太空中的状态展示出来。最左端的一幅,显示着航天员在舱内活动的景况。中间两幅合二为一,色彩斑斓的全球陆地和海洋版图,清晰可见的飞船运行轨迹,铺满画面。最右面的一幅,是被称为“上帝之眼”的三维动画显示的飞船实况,形象逼真,引人入胜。
120台显示工作站,分为5排。这里是集组织指挥、信息交换、轨道计算、分析决策、事后处理、飞行器长期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控制系统,是名副其实的“神经中枢”。
■临战演练节奏紧张
临战前的大厅节奏紧张而又繁忙有序,调度的口令声,捕获目标的报告声,此起彼伏。神舟七号发射前的一次演练正在紧张进行。身着蓝色工作服的科研人员端坐在显示屏前,全神贯注地收集从各测控站(船)发来的数据,密切监视船箭的飞行状态,向飞船发出成百上千个遥控指令和控制注入数据。遍布国内外的十多个地面测控站,分布在三大洋上的5艘测量船,它们的所有数据,都在这里汇聚;所有的信息,都从这里传输。
■已进行上百次联调联试
北京中心主任朱民才说,北京飞控中心针对神舟七号任务新特点新变化,牵头成立了任务前期飞控组,制定完善了全套飞行控制总体方案,确认了80余项技术问题,进行了新一代测控软件平台的建设,开发源代码1万余行,并将作为备份系统参加神舟七号任务,改造了计算机硬件系统,组织了上百次联调联试。这一切为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