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郑州9月24日电(记者张兴军)在此间参加第七届河洛文化国际研讨会的有关专家表示,由于继承和保持了河洛文化中的先进制度、生产技术等,客家人在迁移之后能够稳定发展,并很快和当地族群融为一体。由此可见,河洛文化既是客家文化的根源所在,也是其持续强盛的原动力。
据史料记载,从西晋末年到南宋初年,由于战乱与自然灾害等原因,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大规模中原人南迁高潮,从而形成了客家人。南迁客家人,把先进的中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带到了新的居住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统计资料显示,目前生活在中国南方各省及海外各地的客家人有将近1亿之众,以致形成了“只要有人类的地方就有华人,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的局面。
北京大学教授、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宋豫秦认为,历史实践证明,客家人根于河洛,客家文化源于河洛。由于继承了河洛文化中的先进制度、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客家人在迁移到蛮荒之地后,不仅能够迅速站稳脚跟,而且能够稳定、快速、持续发展。
宋豫秦分析,首先,客家人所继承的中原礼制是历经数千年文明滋养的政治和文化体系的重要结晶,客家人对河洛文化礼制体系的珍重和遵从,是维系其社会稳定的基础与和谐发展的动力;其次,河洛文化是一种十分先进的农耕文化,而客家人的迁徙地环境条件大多适合传统农业的发展,从而为掌握丰富农业生产技术的客家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客家人的养殖业、手工艺术品等也同时拥有了十分广阔的市场;第三,客家人迁居他乡后,给当地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带动了客家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的开化,从而使得当地土著居民非常认同、接纳客家文化。
第七届河洛文化国际研讨会于9月23日至24日在河南省巩义市举行。围绕“河洛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河洛文化与客家文化”“儒学与河洛文化”“研究河洛文化的性质和意义”等话题,与会专家学者展开了深入讨论。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