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亦庄建所好学校有多难 ? CFP供图 |
“亦庄新一批长大的娃娃已经到了要上小学的年龄,他们是否可以在家边在父母的身旁幸福地成长?我们迫切需要可以承担义务教育责任的优质教育资源!需要好中学!好小学!谁可以给我们信心?!谁可以给我们希望?!”不久前,亦庄近百位新社区的居民和企业员工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交了一份洋洋数千言的《建言书》,他们发出了这样渴盼的呼吁,他们要为孩子发起“教育自救”。
在亦庄,孩子上学是一个令人头疼的话题,虽然从1992年开发区就已经开始建设,从2003年起大批新居民涌入亦庄,但是到目前为止,开发区内尚无一所公立学校,亦庄的新居民已经展开了各种各样的“教育自救”,有的打“公益官司”为孩子们讨要教育权,有的准备自己办一所学校,然而这些都没能从根本上解决亦庄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在亦庄建一所好学校为什么这么难?在未来亦庄新城的规划中,到底能不能妥善解决教育的配套问题?亦庄居民在期待着答案。
风波
律师为亦庄娃娃
讨要“教育权”
去年,家住亦庄开发区的周茂伦律师以6岁女儿的名义,打了一场著名的“公益诉讼”——将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诉至法院,要求开发区设立公立小学和中学。
周律师介绍,位于亦庄的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建立了十多年,但区域内始终未设立公立小学和中学,孩子入学难问题突出。他6岁的女儿将到入学年龄,周律师却只能面临两种选择,要么进每年收费1.5万元的民办学校,要么交赞助费进大兴区的公立学校亦庄小学。尽管经过协商,亦庄小学最终同意“豁免”户口属开发区而非大兴区的孩子们的赞助费,但家长们仍有顾虑:亦庄小学是农村小学,教学质量有限,且也无法容纳开发区内的所有适龄儿童。周律师认为,根据《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规定,开发区管委会具有兴办、管理开发区的教育事业的职权。现开发区内没有兴办任何公立中小学校,属管委会疏于履行职责的行政不作为,侵犯了开发区居民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周律师同时告诉记者,自己在起诉时,已经在崇文区为女儿找到了合适的学校。这场官司纯属“公益诉讼”,目的是为了开发区内约千名适龄入学孩子和居民的长远利益。
这场官司最终以败诉告终,但是却把亦庄的教育难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也使这个问题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
调查
现有4所学校
难以满足需求
为什么周律师要“为民请命”打这场官司?有亦庄居民告诉记者,那是因为亦庄目前教育资源实在不能满足需求,才会出此对策。
给政府写《建言信》的一位居民林先生向记者详细介绍了目前亦庄4所学校的现状:开发区实验学校是由北京二中和史家胡同小学联办的一所集小学、初中和高中于一体的全日制寄宿、走读民办学校,硬件设施一流,但与联办校不具有实质上的分校关系,教学质量与城里名校无法相比,中学部更是差强人意,学费每年1.5万元;中芯国际小学是企业办学,主要的特点是重视英语教学,教学体系独特,在与常规中学接轨时,弱势科目可能存在一定问题;亦庄小学是大兴区的一所镇级农村小学,生源以亦庄镇原住民和农转非人口为主;亦庄中学是大兴区的一所镇级农村中学,只设有初中部,整体教学质量较低。
很多亦庄新社区的居民认为,按照亦庄目前7万居民应有的学校常规配比数,仅有的4所中小学远远不够。亦庄新社区的居民主要是驻区企业管理人员、外企员工和CBD一带就职的公司白领和媒体人员等,这个人群对教育的期望值非常高,这和亦庄中学、小学的办学水平有较大的落差。据调查,有70%多的亦庄孩子在城里上学,一些家庭每月送孩子上学的费用就高达2000多元,还有不少家长忍痛让孩子上城里的寄宿学校,或者干脆离开亦庄,进城租房。
探因
开发区没有
办教育的职权
为什么亦庄的教育难题这么多年都无法解决?为孩子们讨要“教育权”的周律师很无奈地说出了自己败诉的原因,部分地解答了这个问题。 当时,法院在审理这个案件的时候指出,虽然开发区管委会具有兴办、管理开发区的教育事业的职权,但义务教育法仅授权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制定、调整学校设置规划,开发区管委会显然无此职权。因此,法院驳回了周律师的诉讼请求。
居民林先生进一步揭示了其中的原因,他告诉记者,从亦庄新社区逐步建成、居民开始大规模入住的2003年起,教育的供求矛盾就越来越突出,当时新居民的子女完全不能享受国家义务教育,开发区为此做出过努力,从北京市申请到6000万元教育经费,因开发区没有教育管辖权,经费转给大兴区教委,而大兴区教委只能管到亦庄镇中小学。从大兴区拿到这笔教育经费始,亦庄镇小学开始可以接收亦庄新社区居民的孩子上学,表面看似乎孩子们有学上了,而事实上绝大多数人并不认同大兴镇中小学的教育水平,家长们仍然不辞辛苦地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城里上学,可见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
目前有一些企业办的学校想入驻亦庄,但是家长们需要的是一所至少达到城区水平的公立学校,目前的开发区管委会显然无力承担此项重任。
溯源
新城面临
社会功能的缺失
为什么亦庄的教育难题成了“三不管”地带?谁来承担亦庄的教育职责?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牛凤瑞认为:“尽管以北京市经济开发区为核心的亦庄新城,作为重点建设的新城之一,就目前的基础而言,在众多新城当中已经有所领先,但它仍然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社会功能的缺失。”牛教授指出,开发区由于不是一级政府机构,基本没有社会功能,这对于一个规划目标为几十万人口的新城发展而言,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障碍。牛凤瑞表示,这就要求新城必须有相对独立、完善的城市功能,如就业、居住、环境、交通、教育、社会服务、保障、安全等多方面功能。而且,当产业聚集到一定程度,配套的社会功能如后勤功能、生活功能如果跟不上,产业的外部成本会非常高。
据了解,在市政府对亦庄新城的规划中,亦庄新城是一个生活便利、配套齐全的宜业宜居城市。而目前,亦庄基础教育的难题反映的就是亦庄的“有业无城”现象。开发区产业发展与亦庄新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不协调,教育等公共服务配置相对滞后。
不少居民认为,开发区那场广为人知的教育官司,当时管委会尽管在法理上赢了,但在情理上却是输了,究其原因就是受现行体制制约,开发区功能单一,还不能适应建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产业新城的需要。
建议
孩子的教育
无法等待
亦庄孩子上学难的问题何时能够解决?亦庄新城的规划能否给焦急的家长们带来福音?
决定“教育自救”的亦庄居民们在给政府部门的《建言书》中提出了他们的建议,他们认为市政府应当授予开发区管委会教育管辖权,开发区管委会设立教委。现有的开发区内分属东城区教委、大兴区教委的学校、进而包括开发区二期现属通州区教委的马驹桥一带的学校,统一收归开发区教委管理;开发区教委统一管理亦庄的教育工作,按照正规城市应有的教育架构来建设亦庄的基础教育;开发区管委会按照亦庄新城发展规划的要求,逐步转变职能,向具有规范的区级政府职能发展。
家长们还提出,市政府应特批开发区财政专项列支教育经费。同时,北京市加大对亦庄地区的教育支持力度和教育投入。积极扶持开发区实验学校,理顺投资结构,收归国有,建成亦庄公立示范学校,承担义务教育的责任。从现实情况看,在开发区核心区内,目前已经没有再大规模建设新公立学校的合适地块,因此扶持改造现有条件较好的学校,培植优质教育资源,是比较可行的选择。优先办好现有的四所学校,目前情况下,提升现有学校质量的紧迫性远远高于增加新学校数量。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入高标准的市区著名公立学校。不应鼓励企业办小学,这会造成新的低水平的无序竞争,不利于亦庄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
记者就亦庄教育的问题找到北京市教委的有关负责同志采访,但没有得到相关的解释和答复。
令不少家长感到欣喜的是,政府在亦庄新城的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在亦庄建立3到4所优质中学,但是,如何落实,何时实现,又成了他们心中的疑惑,他们发出了这样的呼声:“我们理解建设亦庄新城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但是,也请理解我们迫切的心情,在很多问题上我们可以等待,唯独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无法等待!”
本报记者 张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