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专题发言考场,7分钟的发言时间对有的考生来说略显不够。卢慧明 摄
9月21日和22日,广东省市百名年轻厅处级干部联合公选到了面试阶段,600名通过笔试的入围者前来应试。规模这么大,人数这么多,如何避免“少数评委选人”,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广东在这一关键环节试行“大评委制”。
5000多人当面试评委 电脑随机选取,提前一天才通知 据广东省委组织部介绍,根据“大评委制”,此次公选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的评委都由三部分人组成:一是省、市的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二是职位所在市(单位)的干部群众,三是省、市直相关单位的中层以上干部。
面试当日,600名考生按职位分为23个组,评委则有5000多人,是考生的8倍多。
广东公选办负责人说,这5000多名评委中,省、市“两代表一委员”评委占近50%,由电脑随机抽签确定,提前一天由专人通知到位,每人在同一职位组中只能参加其中一个环节的评委工作。
“昨天晚上接到通知,今天才知道分在哪个组。”一位评委说,这样挺好,避免了“打招呼”、“拉选票”等麻烦事。
据介绍,广州市共拿出20个市管职位参加此次公选,是拿出职位最多的市。报考广州市职位的560多名考生,经笔试共有120人进入面试。广州市委组织部亦严格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做好本次面试考务工作。
在22日上午的外语口试考场,记者亲身体验了面试的严谨。
评委席对面,19号考生侃侃作答;评委席右侧是计时员席,主计时员由市委组织部干部一处处长韦锦坚担任;评委席左侧,一台摄像机全程录像。19号考生提前了两分钟结束考试,但并没有马上安排20号考生进来——严格让考生们有一样的考试时间、一样的备考时间。
在场的广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瑾轻声告诉记者,为了保证绝对公平,无论是评委还是工作人员都不得对考生的现场表现公开发表任何评价。
职位所在单位提前介入 扩大社会参与,避免“少数评委选人” 这次公选面试的一个创新是,一些公选职位所在单位的在职人员作为评委参加了面试,很多人在为自己未来的领导当“考官”。
刚刚走出考场的一位评委,是广州一个市局的普通干部。“刚才我给打分的这些年轻人,要是有人分到我们单位,可就是我的顶头上司了。”
广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胡泽君说,采用这种“大评委制”,一方面可以扩大公选的社会参与面,克服“少数评委选人”中的弊端,体现公平、公正;另一方面让职位所在单位干部群众提前介入选人,过去只有到考察阶段才能真正介入的做法得以改变。
公选办一位负责人说,在“大评委制”下,用创新的形式、以科学的命题“筛选”考生,让综合素质高、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人“上”,让靠死记硬背的、素质一般的考试专业户“下”。
在面试现场,为避免评委打分“前松后紧”或者“前紧后松”,主考人员多次提醒评委,在听考生发言的同时,可相应进行思考和比较,并把自己的初步评价意见写在草评表上,最后对所有考生进行综合比较、平衡后,再认真填写正式的综合评价表。
面试包括专题发言、结构化面试、人机对话等环节。其中,人机对话在省级公选中是首次采用,从8000道题的题库中随机抽取,在电脑上作答,由电脑现场判分。
“道道都是应用题。”一位具有省人大代表身份的评委说,公选多环节、多侧面考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功夫在平时。如果平时没有思考,没有实际工作经验,要在7分钟准备时间和7分钟发言时间内答好题,而且要出新意、有独到见解,是不可能的。
专门出台公选监督办法 监督员全方位监督,各环节全程录像 为了保证选人公平、公正,广东还出台了《2008年联合公开选拔年轻干部监督办法》,聘请监督员对公选工作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并对各环节的全过程进行录像。省、市的面试、测试都邀请媒体采访和监督,确保透明度。
“公选考试不是一次性的,对今后干部选任有一个导向作用。广大群众共同参与荐才选才,扩大了干部工作民主化,有利于防止和克服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的袁泉教授说,“这体现了广东组织工作在不断创新。”
“此次对公选评委的选择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客观上有助于提高干部选任的公信度。”华南理工大学管理学博士生导师沙振权教授评价。
公选办负责人说,此次联合公选,既着眼解放思想,完善制度,让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又严格依规按章办事,注意与现行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有关法规相衔接,做到标准不降低、程序不减少,干部群众参与面扩大。
“站在发言台上,面对众多的评委,心里虽有点紧张,但更感欣慰。大评委制彰显了面试的公平、公正。胜之无愧,输之心服。”一位参加副市长职位公选的考生这样说。
目前,通过此轮面试的200名考生在9月24日和25日进入驻点调研、情景模拟、无领导小组讨论等环节,谁能胜任,将继续测试。(记者江日辉、罗艾桦)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