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26日电 题:长二F火箭逃逸系统主任设计师:陈红斌
作者:蒲德汉
常言道,女人能撑起半边天,这话确实不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西安动力研究所长二F火箭逃逸系统固体发动机主任设计师陈红斌,就是这样一个人。
她撑起的这半边天,就是航天员的生命之塔。
1989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工艺和热处理专业毕业后,陈红斌传承父志,回到了父亲——逃逸系统动力装置总设计师陈立学工作的单位,开始了在固体发动机上的探索之路。航天事业就是这么一根如此神奇的接力棒,一代代薪火传承,演绎着传奇。
1996年,陈红斌开始负责载人航天逃逸系统固体发动机的壳体设计工作,在工作上勤勉尽责的她很快就成为逃逸系统发动机的骨干设计师。逃逸系统是航天员的生命之塔,其固体发动机结构特殊,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极高。为提高发动机初样壳体的安全系数,陈红斌夜以继日认真查阅资料、反复计算分析,为达到总体方面的技术要求,她对前后壳体连接结构及整流罩部件进行了设计改进,极大地提高了产品工艺成型性,确保发动机整机具有高可靠性,并顺利通过了内压爆破试验的考核。
机缘巧合 与航天结缘 还是在湖北读高中的时候,班主任有一次在班会上给同学们发了一张表,对大家说:“这是咱们国家各行业的科技工作者,你们可以找其中的一个,跟他写信谈谈自己的理想,他会给你们不错的建议。”班主任最后补充了一句:这是作业。因为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可能出于亲切,陈红斌在名单中找了一个航天系统的专家。现在回忆起来,陈红斌脸上总是挂着微笑:“也许是机缘巧合吧,我去信的那位老专家给我回了信。他说,航天事业是一条艰苦而孤独的路,耐不住寂寞是不能在这条路上走远的。”从那时候起,好强的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航天梦。高中毕业后,陈红斌委培到冰城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大学里尽情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她努力汲取知识,不断充实、提高自己。为了让自己得到更全面更自由的发展,她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培养自己多方面的爱好。她相信只要脚踏实地,循着自己的方向努力,就会有属于自己的灿烂天地。
不断学习 全面提高 在研究所,但凡接触过陈红斌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个勤奋、乐观的人,洋溢着热情与活力。作为逃逸系统发动机总体设计组的班组长,陈红斌对班组的建设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与精力,她以身作则,不但积极从书本上获取知识,还虚心向老专家学习请教,听取他们好的经验和做法;对班组新来的年轻人,她不惜倾囊传授自己所积累的知识,以帮助他们更快地找准要点,进入状态。正是因为她的热心助人和诚心待人,使班组始终保持着和谐、温暖、向上的氛围。她常对年轻人说:“要把学习当作一种习惯,唯有保持不断学习的姿态,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此陈红斌自己也是深有感触,刚开始到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参加工作的时候,因为专业学习方向的限制,她只能从事发动机用金属材料的预先研究工作。实际开展工作总会碰到一些摸不着头脑的问题,再说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结构是很复杂的,各个型号的技术指标也各不一样,陈红斌深切感受到学校里的知识真是太有限、太不够用了。她不想一天一天被动地应付工作,她要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做出更大的成绩。为了更全面地掌握发动机的核心技术,更好地开展创新工作,她一边工作一边继续学习新的知识,为自己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刚接手逃逸系统发动机壳体设计工作的时候,陈红斌感觉到压力很大,之前做的是预先研究,现在开始接手型号任务,而且这一任务非同小可,事关航天员的生命安危,也是父亲从事了十多年的工作。第一年,陈红斌一旦闲暇,就下厂和一线的工艺技术人员交流,寻找设计和工艺的契合点;碰到问题,就查资料,“多问多思考”。没过多长时间,勤学好问的她已经掌握了发动机的设计技术,并开始担任逃逸系统发动机主任设计师,负责发动机的总体设计工作。陈红斌心里清楚,新的任务带来新的难题,只有不停止探索的脚步,才能继续攻克一个个难关。
严谨谦和 从容淡定 和陈红斌对话过程中,我始终被她那严谨谦和的话语感染着。“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在我们组,他们的能力不在我之下,很多问题,我都是要靠他们帮我解决的。”“我们的成功得益我们有一个敢于创新的团队,一个懂得协作的团队。一个人的思路是比较窄的,只有集思广益,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谈到参加“神舟一号”首飞时,陈红斌依然激动地说:“当时心情无比激动,整个场面的庄严和神圣,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或许就从那时候起,陈红斌的心里就已经有了一个更加坚定的念头,那就是要把一生的梦和爱,写进这片天空。“从“神一”到“神七”,我是一次比一次压力大,特别是“神五”飞行的时候,”陈红斌回忆起“神五”飞行的那段时间,记忆犹深,“那是第一次载人飞行,也是检验逃逸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的一次关键飞行,那段时间我脑子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在发射场,她们一次又一次开展双想复查工作,将可能出现的问题视作一定会出现的问题,可能发生的意外当作即将发生的意外来处理。能想到的一切意外,她们都不厌其烦地计算、分析、论证,“害怕的就是想不到的问题出现,这是最致命的,”所以陈红斌和她的团队每天都不敢松懈怠慢。
一丝不苟 严铸精品 火箭逃逸救生系统关系着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容不得出现任何的质量问题。“陈红斌作为该动力装置的主要负责人,始终按照要求铸造精品,平时总是笑语盈盈的她表现出了令人敬畏的严慎细实。”新进班组的年轻职工小李说,“她一丝不苟,严把质量关,哪怕是再小的问题也不放过。”陈红斌经常和他们一起下厂看产品,针对问题分析故障,计算论证,直到问题彻底解决。“高可靠性、高精确度、高安全性”的设计理念已经深深地植根于她的脑海中。她常说:“编写技术文件或出图纸,一定要仔细、认真,处理问题一定要细致、谨慎,因为我们的产品关系着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正是这样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交付的参加神舟一号至神舟六号发射任务的发动机,在历次飞行中可靠工作,产品零故障。
“神六”飞行成功后,陈红斌和她的团队很快又投入到“神七”的逃逸系统研制任务中去。和以往不同的是,研究院发动机产品生产线从秦岭深山搬迁至现在的西安田王。生产线的搬迁,使设计参数不得不进行全新的更改,她不敢怠慢,带领大家用了一年多的时间重新摸索,克服工艺的变化、人员流动等困难,共完成了24套全新图纸的设计工作,并进行了16发试车,成功考核了新设计参数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于今年6月份向总体单位成功交付了待飞产品。
发动机设计过程中的难题迎刃而解,飞行试验一次次成功,也为陈红斌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两项研究成果获得了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2003年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评为“载人航天先进个人”;2005年荣获了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多次被院、所评为先进个人和工作标兵。面对这些荣誉,陈红斌淡定自若,
淡定人生,奋斗不止,这是陈红斌留给我最深的印象。在我所接触的航天人中,她也许只是普通的一个,但航天事业也正因为有许许多多像她一样工作,像她一样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才智的人,才有了今日的成就,才能实现明天的跨越发展。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