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柏林9月25日电(记者郑启航)第15届德语区现代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25日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开幕,本届会议的主题是“欧洲汉语教学中所面临的挑战”。来自德、法、英和中国的汉语教学专家认为,目前欧洲的汉语教学已发展到由规模扩张到提高教学质量的转型期,应把重点放到师资培训、教材编写和教学法的改进上,进一步推动欧洲汉语教学的发展。
欧洲语言协会主席沃尔夫冈·马茨凯维奇指出,现在的汉语教学中还存在有待加强的方面。如应该由过去的偏重读写,转变为偏重听说;应加强中国文化知识的教育;应使汉语教学进一步实现本土化。“要实现上述变化,目前欧洲缺乏合格的汉语教师”。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崔希亮教授认为,提升汉语教学质量面临的问题除了缺乏合格的师资力量外,还有汉语教材的缺乏和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不足。他认为,应该针对不同国家背景编写教材,并且现在的教学方法的问题是没有考虑到汉语与西方语言间的不同。
中国驻德大使馆教育处公使参赞姜峰说:“汉语热是近几年发生的事,由于时间短,发展快,所以很多方面的准备并不充分。”中外应加强师资方面的合作,如加大中国派遣合格汉语教师的力度,推动更多欧洲的汉语教师去中国进修,以及设立相关的汉语教学师范课程。
法国教育部汉语督学白乐桑博士生导师说,法国的汉语教学非常普遍,不少小学、中学都把汉语作为正式的外语课程,所以提高汉语教学质量成为法国汉语教学的当务之急。而要提高教学质量只有中外合作才能更好地解决。
白乐桑说,“目前不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都缺乏能培训汉语教师的专家”,要解决这个问题,既要加强教师汉语水平培训,更要注重教师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培训,因为目前不少汉语教师对于如何向外国人教授汉语并不清楚。
他说,对外汉语教学法目前还处在摸索阶段,但“可以多借鉴当地其他外语教学法中的长处”。他建议制定更加明确、细致的汉语等级标准。他说,中国可以借鉴目前欧盟内部推行的外语学习标准,该标准不仅使评估外语水平有了量化标准,在教学两方面也有较为可操作的规定。
伦敦孔子学院院长张新生博士指出改进欧洲汉语教学方法及教材的紧迫性。他说:“目前英国每年学习汉语的人非常多,但往往是学习半年后剩下的人就很少了。原因一方面是汉语难学,但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教法让他们对汉语失去了兴趣。”
德语区现代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由德语区汉语教育协会每两年举办一次。本次会议为期3天,共有160多名欧洲及中国汉语教学专家、学者出席。会议期间还将举办与汉语教学相关的教材、教具及音响制品展销。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