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市光四村的王先生最近被3张信用卡折磨得心力交瘁,月收入1000多元的儿子王元(化名),共欠下5万多元的信用卡债务未归还。王先生为了儿子四处奔走借钱,可令他伤心的是,王元却“并不领情”,父子间的关系降到冰点。
儿子求父“救救我”
26岁的王元供职于浦东金桥一家公司,平时和父母一起居住,月收入1300元左右。今年三四月,几份寄至家中的信用卡开户单引起了王先生的注意。儿子收入并不高,却办了好几张信用卡,他觉得有些不妥。“我提醒过他,可是他不听啊。”
9月初的一天,王先生正在小区里看邻居下棋,儿子突然找来,对他说:“爸爸,你救救我!”王先生听了一惊,细细盘问才知道,原来儿子办了3张信用卡,共透支了5万多元,现在还不了钱,银行又频频催款,儿子知道瞒不下去了,只好向父亲求助。在他的再三追问下,儿子吞吞吐吐告知,他办理了一张民生银行的金卡,透支额度高达4万元,另外两张信用卡的透支额度都在6000元左右。
还有1万多元欠款未还,钱用到哪里去了?据儿子说,他拿给一个朋友去炒股了,第一次给了2万多元,未料到被套牢,正好银行来催款,只好先拿了几千元钱出来“应急”,第二次又交给这个朋友2万多元。可大约2个月前,这个朋友的手机突然打不通了。对儿子的这个说法,王先生将信将疑。他曾多次建议儿子去报警,但王元坚持不同意,父子俩常常为此起争执。
5万多元,对这个家庭来说,简直是一笔巨款。王先生是当保安的,月收入不过千元,妻子已经退休,家中经济本就不宽裕。为了省钱,他不抽烟、不喝酒,手机也不舍得买,而儿子工作几年来,换了二三个单位,也没有什么存款。一家人怎么可能还得了这么大一笔钱?
得知此事后,王先生天天睡不着觉。为了“救”儿子,中秋节期间他跑了好几个亲戚家,终于凑了4万元钱,交给儿子去还款。昨天下午,记者在王先生家中看到了2张还款单,一张是民生银行的,还款2.4万元;另一张是招行的,还款5000多元,还款时间均为9月。“还有1万多元没还呢!”王先生边说边叹气。
昨天下午,记者试图联系王元,可是他坚持不接受采访,对父亲接受记者采访之事,也显得十分气恼。王先生说,他帮儿子还款,可儿子对他依旧“很凶”,两个人几乎无法沟通,这让他很难过。
欠费实为“双刃剑”
和许多为孩子“填窟窿”的家长一样,王先生在“怒儿不争”的同时,却也提出了一个质疑。“一个月收入1000多元的人,怎么能发给他能透支4万元的信用卡?”
事实上,今年来本报曾多次报道过类似的事情。家长为儿“填窟窿”为何一再发生?除了持卡人缺乏理财观念,无节制透支外,是重要的自身原因之外,银行发卡程序是否严格把关,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记者从一些业内人士处了解到,信用卡费拖欠实际上是把“双刃剑”,不但持卡人产生信用污点,对于银行也是一种“伤害”。一般而言,银行信用卡中心都有专门的催款组,首先,他们会对客户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进行评估,如果确定有能力且愿意配合,就会帮助客户渡过“难关”。如果客户实在没有还款能力或恶意拖欠,就会被银行起诉。接下来,法院会介入进行调解。调解无果后进入司法程序,按照欠款数目的多少,持卡人须承担相应的民事或刑事责任。
这样一来,银行就面临着“坏账”的风险。而对个人来说,信用记录会遭到“毁灭性”打击,欠款3个月就会有信用污点,若进入司法程序,今后买房、买车都有可能无法享受贷款。 本报记者 徐轶汝 实习生戴慧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