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进行太空漫步时,有一条“脐带”将他与“上升”—2号飞船连接起来,宇航服生命保障系统所需的氧气、压力、电力以及出舱活动的通讯信道等都通过它由航天器提供。列昂诺夫实际上是被这条“脐带”拴在飞船上,活动半径不大,自己也无法自如地控制漫步速度与方向。
美国宇航员怀特1965年6月5日也进行了太空漫步,虽然比前苏联人晚了两个多月,但他手中多了一种舱外机动装置——这个装置有点儿像一把带气罐的手枪,3个喷罐1个向前、2个向后,宇航员可以靠喷出罐内的压缩空气产生的反作用力调整自己的姿态与动作。尽管这把喷气枪很不好用,力度和方向都难以控制,但美国人还是在太空竞赛中避免了简单重复前苏联人做过的事情的尴尬。
20世纪80年代,美国宇航专家又推出了“载人机动飞行装置”(别称“太空摩托”),彻底摆脱了出舱行走的宇航员必须有“脐带”与航天器相连的模式,宇航员变成了“人体卫星”,在太空自由漫步的范围扩大到距航天器100米左右。1984年2月6日,美国宇航员麦坎德利斯首次利用这种装置飞离“挑战者”号航天飞机97米,在太空中毫无束缚地飞行了90分钟,还回收和修理了一颗卫星。
1969年7月21日,美国率先实现载人登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走出“阿波罗”—11号飞船的登月舱,在月面停留21小时又18分钟。赢得载人航天竞赛的这一重大胜利后,秉承“谁控制了太空,谁就能控制地球”思想的美国,逐渐将航天重点转向应用卫星的开发与布设。到目前为止,美国取得了显而易见的空间应用优势,特别是在军事领域更是能力超群。而且,美国还在开发新的成像侦察卫星——“未来成像体系结构”,以对战场实施近实时的目标成像侦察;发展第三代GPS,以保证GPS制导的炸弹拥有1米的高精确度;空间武器发展也由空间支援转向了空间进攻,导弹打卫星技术与陆基高能激光反卫星技术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近年来,在继续加大军事航天研究力度的同时,美国的载人登月计划也重新回暖。2004年1月,布什总统公布了《空间探索新构想》,提出美国将在2020年再次登月。随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出台了“重返月球计划”、“星座计划”等一系列登月计划,着手研制新一代的“战神”运载火箭和“猎户座”飞船等系统,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据披露,美国新版载人登月将在两个方面实现重大转变:一是由过去单打独斗实现登月转变为通过国际合作实现登月。载人登月是一项庞大的复杂工程,耗资巨大,通过国际合作寻求其它国家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援,则是多、快、好、省实现目标的一条捷径。二是由过去在月球的短暂驻足观测转变为对月球资源永久性建设利用。美国新版载人登月主要目的有四:利用月球表面丰富的氦—3,为人类提供一种安全、干净、不产生辐射性副产品的能源;建立太阳能利用基地;建立一个永久性基地,为人类探索深空提供中转站;利用月球丰富的矿产资源,建立新兴工业基地。所有上述目标的实现,必须基于基础设施“月球永久工作场”的建设,这就要求必须在月球能源开发、传送等一系列技术上也实现突破,其难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