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3日电(记者吴晶晶)近年来,自主创新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最强音,与此同时,科学普及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国正积极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发展“两翼齐飞”,共同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在科技创新发展方面,我国坚持服务国家目标与鼓励自由探索相结合,一些学科的研究水平逐渐步入国际科学前沿,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能源动力、交通运输等领域学科发展迅速。
一些科技创新成果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国防建设、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的众多领域,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以及国际影响力。
科技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全社会创新氛围的逐步形成,各种面向公众的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也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对培育创新环境、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为代表的群众性科技活动让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一道道丰盛的“科普大餐”;“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等活动提高了未成年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各种形式的农民科技培训和科技下乡活动,以及“向农民工送文化行动”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文化技术素质和劳动技能,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尽管如此,目前我国科普工作的现状还无法尽如人意。我国高水平的原创性科普作品还比较匮乏;科普基础设施仍不足,一些场馆设施陈旧,展示技术手段落后;大众传媒科普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创作、采编、策划、理论研究等方面的高水平科普人才缺乏……
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如同鸟之两翼。有关专家指出,和科技创新比起来,科学普及在我国无疑仍是一条“短腿”,亟待加强。
为了切实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科技部等八部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强公众科技传播体系和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更加广泛的科技传播渠道等六大措施。同时,我国正在积极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针对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四类重点人群,分别实施科学素质行动,同时实施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等四项基础工程,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
据了解,我国还将逐步加大科普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科普事业,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普投入体系。同时实施完善科普奖励政策、加强国家科普基地建设、建立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加强科普资源共享等一系列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具体保障措施。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