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银川10月4日电 题:蓝天净土橄榄绿——武警驻宁夏某团风气建设记事
新华社记者 张东波
2007年阳春3月,驻守“苦甲天下”的宁夏西海固武警某团,一名叫西西玛的藏族战士走出警营,跨入武警沈阳指挥学院的大门。
这个来自四川阿坝高原的康巴小伙,凭着过硬的素质,先后入党、转士官,最后被保送上了军校,人称“幸福的西西玛”。
这座绿色警营,“幸福的西西玛”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个群体; 这座绿色警营,为官兵撑起一片成长的蓝天、营造出一块成才的沃土。
一个“红包”和一袋沙枣引发的反思 当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成为人们诟病的话题,在大西北这座警营一前一后发生的两件事也引发了团领导的反思:
五连一名战士感觉转士官无望,找到在机关当参谋的老连长,递上一个“红包”,寻求帮忙。结果,这名参谋不仅被责令退还钱款,还被确定转业。这件事在官兵中产生强烈反响。
八连战士李凌岳因表现突出被转为士官。母亲挑拣出一袋又红又大的沙枣,背到部队。她捧着沙枣对连队干部说:“娃儿既没"根"又没"门",能转士官,是部队领导公道,俺这是当面向你们道谢!”
李凌岳母亲走的那天,天上飘着小雪。望着这位身着臃肿破旧棉衣的母亲在风雪中的背影,前来送行的团领导心潮久久不能平息——为什么处理一个接受战士“红包”的干部,在官兵中引起强烈反响?为什么训练尖子转士官这样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却让家长如此动容?
团党委常委会上,“一班人”神情严肃:警营绝非真空,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沾染警营在所难免,关键是要加强部队风气建设,增强自身“免疫”力,让警营成为一块“净土”。这不仅是领导者应尽的责任,更是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的渴盼。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一班人”达成了加强风气建设,抵御各种不良风气的共识,并从各级领导做起,制订了《关于对利用职权插手干预敏感事务进行查处的若干规定》等10多项制度规定,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2005年初,部队赴东南沿海执行临时勤务,一名团党委常委到连队蹲点时,被连队干部硬拉着到街上饭馆吃饭,结果被查勤的团长马汝和逮个正着。
“不就是吃了一顿便饭吗?连酒也没喝……”这位团领导希望给他留个面子。团党委没有姑息迁就,责令他在党委会上作出深刻检查,并通报全团。
四连战士赵宁不假外出,党支部决定给予其处分。赵宁在驻地当领导的叔叔给连队干部打电话:我和你们团领导都很熟悉,还帮部队办过不少事,赵宁的事还请你们手下留情……
撂下电话,连队干部有点为难。
“纠正违纪问题,就是营造正气。你们按规定办事没有错!”团领导态度坚决:纪律面前人人平等!
赵宁受到处分,官兵们受到一次深刻的警示教育。
最难莫过“亲情关”。2006年底,上级给团里下达了一个士官晋级指标,在4名晋级对象中,有一个叫马峰,是团长马汝和的侄子。
“马峰晋级那还不是板上钉钉的事!”有人私下议论。有的团领导也担心马团长怕是过不了这一“关”。
这时,马汝和的大哥打来电话,恳请“一团之长”的弟弟,把侄子留下来。
马汝和小时家里穷,是大哥辍学供他念书。他参军后,又是大哥担起照顾体弱多病老母亲的责任……“没有大哥就没有我的今天,现在大哥有求于我……”这天晚上,马汝和失眠了。
“不能让官兵眼中飞进一粒沙尘!”面临抉择的马汝和没有被“亲情关”难住。决定晋级士官那天,马汝和把上千官兵带到操场,把4名晋级对象的考场搬到了操场。考核结果,马峰落选了。然而,在全团官兵心目中,团长无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近5年来,全团50多名优秀干部提前晋职晋级,435名战士改选士兵官,23名战士考入军校,一律公开考核推荐,公平公正选取,从未收到一封告状信,收到的是战士家长写来的300多封感谢信。
为官兵撑起一片飞翔的蓝天 2000年12月,西西玛来到西海固,成为团里的一名战士。一天,西西玛怯生生地问班长:“我能当士官吗?”“能!只要好好干!”班长不假思索地回答。从此,西西玛怀揣着班长这句话,朝着梦想出发了。
几年下来,这个入伍时识不了几个汉字,听不懂一句汉语的康巴小伙儿,取得了函授大专文凭,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英语达到三级水平,成为部队的“学习成才标兵”;训练场上,他4年穿坏了3副“沙背心”,磨破了31双解放鞋、两副沙绑腿,用坏了3副握力棒……军事训练课目全部达到优秀,5公里越野在连队次次夺冠,被师团两级评为“训练标兵”。
部队选取士官,民主测评中,西西玛得票最多。于是,当初班长那句承诺和西西玛的梦想,也相继成为了现实。
“部队真是太好了,就像家乡那片蓝蓝的天空,雄鹰的翅膀有多硬就能飞多高!”西西玛在家信里对阿爸阿妈说。
“幸福的西西玛”在这个团是一大批。团里每年拿出20多万元奖励训练尖子、技术能手、岗位尖兵。近5年中,全团就有130多名训练标兵被选改士官,100多名优秀带兵骨干立功受奖,4名训练尖子被保送入学。
二连战士张玉强7岁父母双亡,姑姑把他带大。2004年,姑父的突然病故,使他与高考的梦想失之交臂。张玉强入伍后,勤学苦练,很快当上了班长。考学预选时,姑姑叮嘱他:“办事要花钱,你若有机会考军校,咱贷款送礼也认了。”
“你别把心思用歪了,我考学一分钱没花!干好工作就是送给领导的最好礼物。”指导员吕献勇看出张玉强的心思,特意提醒他。果然,张玉强如愿以偿,考入了武警工程学院。
告别连队那天,张玉强深情地给全连官兵敬礼。“我是个孤儿,是部队给了我实现人生梦想的机会。”
张玉强发自肺腑的话,感染了现场每一位官兵。“人们都说部队就是一所大学校,我们就是要为官兵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平台,让骏马跑起来,让雄鹰飞起来!”团政委雷万军说。
风正一帆悬,发展谱新篇 1942年一个冬日,新四军某旅与日军在淮北朱家岗展开激战。战斗胜利结束。有一个团的领导坚持让官兵到阵地上逐一核实毙伤敌军数字,直到准确无误再报。
这个在抗日烽火中诞生、被誉为“钢铁二十六团”的英雄团队,正是武警驻宁夏某团的前身。几十年来,这种实事求是的作风一直作为传统在部队延续。
“时代变了,部队的优良传统作风不能丢!”如同一艘乘风破浪的航船,团党委“一班人”稳健挺立舵位。风正一帆悬,发展谱新篇。近5年来,在上级举行的各项评比竞赛中,这个团夺得30多个第一。2004年4月,上级下拨团职公寓房建设经费,当时团领导居住着上世纪七十年代修建的旧平房,只要他们愿意建房,就可以得到20万元建房拨款。团党委却放弃了这笔到手的建房费。党委会上,“一班人”认为,信息化建设事关部队全面发展,必须立即实施,团职公寓房只能缓建。他们一次性筹集资金80余万元,建起局域网,实现了网络到连、微机到班,部队战斗力显著增强。
去年10月下旬,解放军四总部首次运用《武警部队实兵演习考核评估系统》全面检验团队的战斗力。
10月22日凌晨3时,战斗命令下达,部队昼夜兼程。夜、雨、雾三种天候,沙石、等级、高速三种路况,情况复杂,险象环生。天黑夜暗,风雨交加,道路受阻,官兵们喊着号子抬出一台台陷入泥坑的战车。
最终,部队机动600余公里,千余官兵徒步武装奔袭13公里,提前到达指定地域,无一人掉队,无一物丢损。总部领导评价:真不愧是战争年代锻造出来的钢铁团队。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