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10月5日电 (记者车晓蕙)家住广州天河一小区的徐姨喜欢有规律的生活,每天下午2时,她都会下楼和一些邻居的老头儿老太太们打扑克,雷打不动。
每天,在“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之后,徐姨所在的小区就成了老人和孩子的天堂:在广州,很多小区的一楼都是架空的,遮阳、挡雨,又有凉爽的“穿堂风”,邻居们都喜欢在这里乘凉、聊天、玩耍——打扑克的、打麻将的、踢毽子的、跳舞的,任何不同的喜好都能在这里找到志趣相投者。
作为一个流动人口、外来人口众多的大都市,广州很多小区的居民都来自五湖四海,邻居们操着各地不同的口音,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随着城市建设中新兴社区的迅速增多和成熟,新型的“邻居文化”正在悄然出现。
在一家大型国企工作的林洁最近惊喜地发现自己的生活正在受到“邻居文化”的感染。她清楚地记得,10年前自己住的小区刚刚建成时,与邻居是“老死不相往来”的,变化从几年前自己有了小孩,并把父母接来照顾孩子开始。先是到家里来玩的邻居小孩越来越多,接着会不断收到来自不同地方的风味特产:湖南的腊肉、山东的大煎饼、广东的肉粽。
“虽说这是我买的房子,但却是父母和小孩带我认识了邻居,并从中获益,”林洁说,现在每逢周末或休假,她会约上几个邻居,一起带上老人、孩子去郊游,“这让我这个外来人对这个陌生城市的认同感进一步增加了。”
事实上,新型的“邻居文化”不只是娱乐意义的,与我们的传统文化仍是一脉相承,承载着“远亲不如近邻”、守望相助的含义。目前,广州不少大型社区还出现了以“邻居文化”为主题的网站或联盟,在网上讨论社区生活,组织社区聚会,甚至交友、相亲等,新型的都市“邻居文化”更加多元化了。
(责任编辑:刘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