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工作人员慰问百岁老人陈娇 本报记者 陈发清 摄 |
在梅林村一间农民房内,出生于1906年的陈娇尽管头发花白、牙齿也掉光了,但精神矍铄。她望着前来看望她的市老龄办、当地街道办的工作人员以及媒体记者,面容慈祥。
老人站起来不断和进屋的人握手,并招呼大家坐。老人的耳朵不是很好,需要旁人大声说话才能听见,但说话声音挺大。据听得懂客家话的工作人员翻译,记者得知,老人在37岁的时候老公就去世了,她带着两岁的儿子从惠东逃命到深圳,一直到现在。房子是他们家自己的,如今她和儿子楼上楼下生活,已经是五代同堂。
说到长寿的秘诀,一旁的家人告诉记者,老人平时爱劳动,这么大年纪自己做饭、洗衣服、爬楼梯。老人的儿子曾经给她找过一个保姆,但老人嫌保姆衣服洗得不干净、晒不干,辞了,之后坚持自己做家务。平时的饮食,老人说喜欢吃素的东西,不喜欢吃肉,尤其喜欢吃咸萝卜。记者看到,邻近的桌子上,放着老人吃了一小半的番薯。家人讲述的另一个长寿秘诀,就是乐观,据说老人特别喜欢咧着没牙的嘴笑,心情很开朗。
据下梅社区工作站的负责人介绍,站里每个月都会将500元补助金送到老人手里,平时也会有工作人员过来看望一下,陪老人聊聊天。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老人特别节省,平时几乎不花钱。记者在门口看到,屋外挂着老人自己洗的短袖褂子,上面全是补丁。
离开前,老人用客家话挥着手说:“你们很有心,谢谢你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