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
的话: 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 中国官员为啥不能坐公交车? 背景: 北京市从今年10月1日开始,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封存公车30%。
珠江晚报发表乔新生的文章: 如果由于道路交通拥堵,而加快了公车改革的步伐,倒也是因祸得福。当年美国纽约市长在竞选的时候发誓要乘坐地铁上下班,不少选民认为这是一种政治姿态,并没有当真。
但没有想到,纽约市市长在自己的任期内坚持乘坐地铁,结果受到选民拥戴。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不是不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而是长期形成的官本位决定了,乘坐公车是身份的象征。西方国家党政官员之所以能放下“架子”,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原因就在于他们必须随时接受选民的检验。在竞选的时候,他们面临着要么保留官位;要么失去选票的两难抉择。或许他们内心并不情愿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但是,为了争取选民手中的选票,他们也会做出样子,至少在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方面,不会有畏难情绪。当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正处在十字路口,自上而下的改革正在面临重大挑战。一些党政官员一方面不愿意放弃自己优厚的福利待遇;另一方面却频频作出亲民的举动。这种巨大的行为反差,非但没有拉近党政干部与普通民众之间的距离,反而由于党政官员的扰民举动而饱受非议。行政改革的对象是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只有首先解决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公车配置的问题。如果反过来,从公车改革入手,试图解决党政机关多年来积累下来的问题,那么,很可能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建议北京市政府不妨修改城市交通方案,规定所有的党政机关公务员(除国家领导人)上下班都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某些党政官员借用下属单位的交通工具,或者由亲属配备交通工具,规避北京市党政机关的改革规定。
小蒋随想: 西方政客坐公交上下班,看似是“主观”举动,实际却是表现“亲民”、拉选票的“客观”需要。我们的党政干部,即便是通过“公推公选”,也是由体制内领导任命,而不是靠选民票决。因此,不客气地说,一些干部缺少把群众意志放在第一位的积极性。换言之,让其下令取消公车、禁止公款吃喝、不兴建“享受型”楼堂馆所,无异于“自己革自己的命”。何况,领导还会考虑“稳定团结”,彻底取消某些“干部待遇”,底下人会不会闹情绪?倘若上下级关系闹僵,成为“光杆司令”也未可知。一句话——犯不上!有人提议下令公务员全部乘坐公交车上下班,数量众多的公车司机如何安置?搞不好,这也是所谓的“不稳定因素”。坐惯了专车的领导干部,会不会通过“交通补贴”等方式弥补“自亏”?在其他地方尚未出现“成功试点”的背景下,首都会冒险吃这只“螃蟹”吗?北京市政府下令,又能约束得住众多在京的“中央级”国家机关吗?归根结底,这还是公众授权与监督不对称、公权自己约束自己的问题。从根源上破解,还有待进一步赋权于民。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