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广场 |
北京市简介
简称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为历史悠久的世界著名古城。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边缘,东南距渤海约150千米。面积16410平方千米。全市总人口为1492.7万人。北有军都山,西有西山,山地占全市面积的62%;东南是永定河、潮白河等河流冲积而成的、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山地有煤、铁等多种矿物和花岗石、大理石等优良建筑材料。
人口、宗教、民族
截止到2004年底,全市共有户籍人口1159.5万人,其中男性5853824人,女性5741161人。
|
北京地区的宗教有:佛教(其分支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道教、伊斯兰教、 天主教、基督教。它们对各自的信教群众产生不同的作用。特别是佛教、道教和伊斯兰 教,还对北京的历史、文化、艺术的发展有过深远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1988年北京市共有各种宗教徒近5万名。其中,天主教徒人数最多,有3万余名;伊斯兰教徒 12000名(“开斋节”时的统计);佛教和道教的教徒,仅据寺庙道观的统计有600多名,藏传佛教雍和宫一处就有87名。宗教职业人员共有440名,其中天主教 100名,基督教106名,伊斯兰教78名,佛教67名,道教2名,藏传佛教87名。
北京市主要的宗教活动场所有40多处,著名的教堂有:天主教有东堂、南堂;基督教有缸瓦市教堂、崇文门教堂。清真寺有牛街清真寺、东四清真寺、花市清真寺。属于佛教的有:广化寺、通教寺;属于喇嘛教的有:雍和宫、西黄寺。道教有:白云观。
北京的寺庙观堂是宗教界和信教群众的宗教活动场所,其中的多数还是人们向往的游观览胜地。
建国以来,在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北京宗教界人士逐渐开展了同各国宗教界人士的友好往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北京的宗教人士与世界宗教界人士的 友好往来日益频繁,据统计,1982年至1987年各爱国宗教界团体共接待来自亚、非、欧、美各洲许多国家宗教界领导人、学者、穆斯林朋友13万人次,市伊斯兰教协会 接待的各国穆斯林朋友近4万人次,天主教接待的外宾有74000人次,基督教先后接待的国外宗教界宾客18000人次,北京宗教界自1985年至1987年16次组团 去国外朝觐,访问或参加宗教界的学术会议。
民族:北京市有56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为480384人,占全市总人口数的3.84%。人口在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回族、满族、蒙古族,此外,人口在千人以上的还有朝鲜族、壮族、维吾尔族、苗族、土家族、藏族。
全市共有少数民族干部32127人,占全市干部总数的3.86%。其中党员干部40.62%,女干部占47.6%。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54人,占代表总数的7.08%,市第九届政协委员中,少数民族委员62人,占委员总数的8.88%。
全市有5个民族乡,109个民族村,13个民族工作重点街道。共开设国营、集体清真饮副食商业网点(专柜)和维吾尔族、朝鲜族、蒙古族、傣族等风味餐馆2000余家,清真食品生产企业100余家,还有10家民族用品生产企业。
全市有民族中学10所,民族小学43所,民族托幼园所31所,在16所大学办有民族班,初步形成了学前教育、学龄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民族教育体系。全市有1所回民医院,基本建立民族乡村医疗卫生网络;有1座民族文化交流中心,民族乡村、街道还兴办了一批敬老院和文化馆站。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先后挖掘整理了珍珠球、蹴球、绫球、斗凿、夹包等50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自1984年以来,我市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全市召开了四届首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涌现出468个民族团结先进集体、825个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评选出16个市级民族团结文明院、16个市级民族团结文明村、7个民族团结进步车队,还创建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军警民一条街等,民族团结创建活动正在向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方向发展。民族联谊会是群众性组织,经常开展健康有益的民族联谊活动。
行政区划
全市总计:16个市辖区 2个县 (截至2002年12月31日)
市辖区:东城区 西城区 宣武区 房山区 崇文区 海淀区 朝阳区 丰台区 门头沟区 石景山区 通州区 顺义区 昌平区 大兴区 怀柔区 平谷区
县:延庆县(延庆镇) 密云县(密云镇)
历史沿革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世界闻名的历史古城、文化名城。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这里荟萃了中国灿烂的文化艺术,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
北京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叫做蓟。公元前十一世纪时,蓟国是统治中国北方的西周王朝的一个分封国。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中期,位于蓟国西南面的另一个封国燕,吞没了蓟,并迁都于蓟城。从这时起,直到公元前226年燕国被强大的秦国所灭,蓟城一直是燕的都城。据考古学家考证,当年的蓟城就在现北京城区的西南部。
公元938年,蓟城成为辽的陪都。辽是崛起于中国东北方的少数民族契丹人建立的。因为蓟位于它所辖的疆域的南部,所以改称南京,又叫燕京。一个多世纪以后,另一个少数民族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将辽灭亡,并于1153年迁都燕京,改名中都。1214年,金朝因受到新兴的蒙古族军队的进攻,被迫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第二年蒙古铁骑入占中都。1267年,蒙古族首领忽必烈下令在中都城的东北郊筑建新城。四年后这位首领即在兴建中的都城内登上皇帝的宝座,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元朝。1276年新城全部建成,这便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称之为"世界莫能与比"的元大都。从此,北京取代了长安、洛阳、汴梁等古都的地位,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并延续到明、清两代。1911年10月10日,中国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第二年二月清帝被迫宣告退位。至此,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溃亡,北京作为帝都的历史到此结束。
在此后的30多年里,北京历经苦难:先是连年不断的军阀战争,使当年的帝都变得衰微破败;1937年日本侵略军侵入,古城在血与火中苦熬了8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管这座城市。苦难、屈辱、血泪,终于使人民起而抗争。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成为新生的共和国的首都,古城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的历史。作为几代帝都和今日中国首都的北京是中国历史和现状的缩影。北京是古老的,但同时又是一座焕发美丽青春的古城,北京正以一个雄伟、奇丽、新鲜、现代化的姿态出现在世界上。
自然地理
北京市简介:简称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为历史悠久的世界著名古城。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边缘,东南距渤海约150千米。面积16410平方千米。全市总人口为1492.7万人。北有军都山,西有西山,山地占全市面积的62%;东南是永定河、潮白河等河流冲积而成的、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山地有煤、铁等多种矿物和花岗石、大理石等优良建筑材料。
地理地貌:北京市中心位于北纬39度,东经116度。雄踞华北大平原北端。北京的西、北和东北,群山环绕,东南是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大平原。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与河北交界的东灵山海拔2303米,为北京市最高峰。境内贯穿五大河,主要是东部的潮白河、北运河,西部的永定河和拒马河。北京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西部是太行山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北京弯”,它所围绕的小平原即为北京小平原。综观北京地形,依山襟海,形势雄伟。诚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土地面积:北京全市土地面积16410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6338平方公里,占38.6%。山区面积10072平方公里,占61.4%。城区面积87.1平方公里。
气候特点: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年平均气温10~12摄氏度,1月-7~-4摄氏度,7月25~26摄氏度。极端最低-27.4摄氏度,极端最高42摄氏度以上。全年无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区较短。年平均降雨量600多毫米,为华北地区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山前迎风坡可达700毫米以上。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75%集中在夏季,7、8月常有暴雨。
市树:侧柏
侧柏:亦名扁柏,柏科,常绿乔木,耐寒耐旱,其高可达20余米。在北京可弥补冬季绿色不足,宜山宜水、宜城乡宜庭院,有很强的适应性。
市树:国槐
国槐:又名紫槐、家槐、豆槐、白槐。大乔木豆科,是长寿树种之一,生命力极强。在北京地区,其树龄有高达千年以上者。
市花:月季
月季,学名(Rose chinensis),英文名(Chinese rose),别名长春花、月月红、四季蔷薇、斗雪红、瘦客等。月季属蔷薇科。原产于我国江苏、浙江、山东、河北等地,现各省都有栽培。月季花对环境适应性较强,喜温暖凉爽的气候和充足的阳光,耐旱、耐寒。
月季花为我国原产品种,已有千年的栽培历史。月季花在世界上被誉为花中皇后,经过二百多年创造了二万多个园艺品种。这些品种归纳起来分为中国月季,微型月季、十姊妹月季,多花月季,特大型月季,单花大型月季和藤本月季。月季花的根叶、花可供药用,有活血、解毒、消肿之效;有香气的品种还可提取香精、食用。
月季为常绿或半常绿灌木,具钩状皮刺。羽状小叶3~5枚,花常数朵簇生,微香,单瓣,粉红或近白色。月季的应用非常广泛,可种于花坛、花境、草坪角隅等处,也可布置成月季园。藤本月季用于花架、花墙、花篱、花门等。月季可盆栽观赏,又是重要切花材。
市花:菊花
菊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学名(Dendranthemamorifolium)英文名(Florists Chrysanthemum)别名:菊华、秋菊、九华、黄花、帝女花。菊花属菊科类。
菊花有30多余种,中国原产17种,主要有:野菊、毛华菊、甘菊、小红菊、紫花野菊菊花脑等。为多年生草植物。菊花喜凉爽、较耐寒,在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中皆能生长。菊花为短日照植物,在每天14.5小时的长日照下进行营养生长,每天12小时以上的黑暗与10℃的夜温适于花芽发育。 菊花株高20-200cm,茎色嫩绿或褐色,基部半木质化。单叶互生,卵圆至长圆形。边缘有缺刻及锯齿,头状花序顶生,舌状花为雌花。筒状花为两性花。舌状花分为下、匙管、畸四类。筒状花发展成为具各种色彩的"托桂瓣"花色有红、黄、白、紫、绿、粉红、复色、间色等色系。
菊花为园林应用中的重要花卉之一,广泛用于花坛、地被、盆花和切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