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10月30日电 (记者 王宇、何丰伦、周正平) 金融稳定和安全是实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进程的加快,金融领域的合作一天天受到重视,地区货币互换、债券市场建设等方面开展的合作在不断深化。
10年前发生的亚洲金融风暴对这一地区日益密切的合作发展,特别是对自贸区的建设具有哪些启示?我们是否有充足准备应对将来可能再度来临的危机?在本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来自中国和金融危机当事国的专业人士畅所欲言。
“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是一场血的教训”
“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带给东南亚国家惨痛的灾难,那是一场血的教训。”时任泰国盘谷银行董事会成员的现银行总裁陈智深提到这场危机时仍然心有余悸。
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之前,亚洲经济一派繁荣景象。但随着消费和投资不断膨胀,外国投资日趋上升,一些国家逐渐出现资本流动结构严重扭曲的现象。1997年7月2日,在国际游资的冲击下,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转瞬之间,一场席卷东南亚各国的金融风暴让这些国家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发展成果化为乌有。世界银行在日前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在经济基础较好的国家中,韩国和马来西亚的人均收入在危机爆发后第4年才得以恢复到危机前水平,而泰国和印尼的恢复时间则超过7年。
“现在回头看,如果当时有一个有效的金融合作机制,那场危机或许是可以避免的。”马来西亚贸工部副部长吴立洋认为,这场教训是:必须加强金融合作才能确保稳定。由于没有区域合作机制,10年前的金融风暴让许多东南亚国家饱尝苦水。国际组织虽给予援手,但却令东南亚一些国家不得不背负沉重债务。
“必须加强金融合作,才能确保稳定”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中国的倡议下,东盟和中日韩(10+3)财政、央行副手级会议和财政部长会议机制相继建立,并取得实质性进展。特别是东盟国家和中日韩之间签订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清迈倡议),增强了本地区抗击金融危机冲击的能力。
根据“清迈倡议”,相关国家可分别向“共同外汇储备基金”投入一定金额的外汇储备资金,这样,当某个国家面临外汇资金短缺困难时,其他国家可以帮助其缓解危机。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加速发展客观上要求地区间能提供良好的融资平台以促进贸易和投资的开展,于是,加快金融更多领域的合作已成为中国-东盟间经济界人士的共识,并被逐渐提到日程上来。目前,中国与东盟间的金融合作已经启动。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平台上,区域内财政、金融领域政策对话,机构能力建设合作明显增强,金融行业的领军企业也都将对方市场视为发展重点。
“坚持独立自主的金融政策,看好国门很重要”
一个让金融界人士广泛思考和讨论的现象是,当亚洲金融风暴在短短一年间席卷了东南亚主要经济体时,中国却得以幸免。
“中国之所以没有卷入到风暴中,主要是因为中国的资本项目没有完全开放,对国际游资形成了一道防火墙。”长期关注亚洲金融问题的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副院长王勤认为,现阶段中国还不能过早地实行资本项目自由化。“坚持独立自主的金融政策,看好国门很重要。”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高储蓄、高顺差等诸多问题,与亚洲金融风暴发生前的东南亚国家具有一定相似之处。
王勤认为,要避免出现金融危机,就要跳出金融领域,解决好内外失衡等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此外,还必须加强国家金融建设和金融监管。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认为,建立和完善一国良好的金融体系,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金融泡沫、金融风险的增加。
“要建立更广泛的区域性金融合作”
中国-东盟地区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并拥有全球50%左右的外汇储备。“如果我们只满足于用储备购买美国债券,虽然安全但不能给我们的经济带来动力。”陈智深认为,如何更好地管理这一地区的资金和储备已成为重要问题。
他建议动用外汇储备对亚洲债券市场继续投资,并建立更广泛的区域性债券和金融市场,建立地区间有效的金融合作与协调机制,给不可预测的经济危机带来缓冲。陈智深认为,还应建立一个亚洲货币基金组织,实现亚洲地区经济和货币的稳定,以便有利于成员国的贸易和投资。
印尼力宝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文正建议,在今后金融等诸多方面合作的基础上,可以人民币作为区域商贸合作的基本货币,开展亚元设计。
东南亚问题研究专家翟昆认为,各国学界应加强合作,对金融危机本身进行研究,以便对今后可能发生的危机作出更好的预测和判断。“我们现在的金融合作框架是为了防范1997年式的金融危机,如今新兴市场正面临更多形式的金融危机冲击,我们不能保证以后的金融危机是否还和十年前一样。”
不过,专业人士普遍认为,风暴10年过后,中国和东盟国家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在吸取金融风暴的教训后普遍加强了金融监管,并自觉参与到国际间的金融合作中来,抵御风险和应对危机的能力已明显提高。相信如果危机再度来临,中国和东盟国家不会手足无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