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班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尽相同,一堂课下来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为此,“80后”的小李老师推出了“分层作业”——按学生们的成绩好坏来布置作业,学习能力强的多做一些,能力弱的少做点。
不想,此举却“伤了人的心”,引发了是非之争。
小学教师布置“分层作业” 李老师在武汉一所优质小学教数学,带五年级两个班。新生进校随机编班后,就一直没有再调整过,因此两个班的学生成绩都是参差不齐。在同一个班里教授同一知识点,优生听一遍就懂了,中等生要听上两三遍,后进生则要学习四五遍甚至更多。
上课时,李老师只好按照中等生的节奏来授课,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听懂。但问题出在家庭作业上:同样的作业,优生十来分钟就可以完成;后进生则要写上一个多小时。时间久了,李老师得到了家长们两种截然不同的反馈,“优生的家长说孩子作业少了,起不到拔高的效果;后进生的家长质疑我布置作业的能力,不然怎么会花那么多时间做作业成绩却上不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老师推出了“分层作业”,即每天布置家庭作业时,将其分为“基础作业”和“额外作业”。后进生只用完成“基础作业”;中等生在“基础作业”的基础上,完成1-2道“额外作业”;优生则要求完成所有的家庭作业。
据称,“基础作业”是课本、练习册上的题,“额外作业”是李老师自编或是从课外参考书中精选出的题,带有拔高性质。
家长认为是给孩子“划等级” “分层作业”推行没多久,李老师就接到了家长的匿名字条:“……凭什么我的孩子只做基础作业?是他不够资格吗……孩子有权利享受到同等的教育!”一些家长还在学校的网站中留言质疑李老师的做法,他们认为李老师是在用作业给学生划分等级。年长的老师们纷纷劝李老师放弃新花样,以平衡家长的心理。
“分层作业”陷入争论中 其实,李老师并不是“分层作业”的发起人。她称,学校一些年纪大点的老师也曾经搞过“分层教学”、“分层作业”试点,但这一做法无法得到所有家长和学生的认同,常令敏感的家长和学生“心伤”,于是教师们不再自寻烦恼。
据记者了解,分层地教学、布置作业,在教师群体中也是有争论的。相当多的受访教师对此持保守态度,在他们看来,办学的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快乐,而优生毕竟属于小部分,为了这小部分学生的利益伤了大部分学生和家长的心,是一种教育的失败。
武汉市第四十五中学校长梁垂东则表示,学生本身存在个体差异,分层作业其实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学习差异,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完成一大堆自己能力不及的作业,无异于在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对于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给他们提供展示潜能的机会,也是每个老师的责任,这实际上是因材施教。不少教育专家也曾撰写论文,探索“分层教学”、“分层作业”的推行方法。(记者赵莉)(荆楚网-楚天金报 ) (来源:荆楚网)
(责任编辑:王雪)